一個悶熱難當的夏日,村支部“一班人”聚攏一起商討村裏將要付諸實施的大動作——創辦工業園,時間是1995年。其時,改革開放正是風起雲湧之時,小平同誌南巡講話正在前所未有地發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章村人在全市農村率先整合有限的土地資源,遷墳整地、鋪設道路、美化環境,經過一年多的奮戰,籌資數百萬元。1996年3月,章村的第一個工業集中區順利建成,並在當年就吸引了香港的南京麗寧毛絨製品有限公司率先入駐區內。隨後,台灣的童車廠、紙箱廠,意大利的抽油煙機廠,天津的輕型建材公司等相繼入駐。不久,園區內又先後辦起了藝田噴漆、金磊機電、創陽電子等9家大型企業,把個工業園擠得“爆滿”。已經被“章村夢”灌滿腦袋的張文才,此時又相繼提出建設第二工業園、第三工業園的構想。他說:“章村人做著的夢沒有盡頭、沒有句號,夢開始了就隻能讓夢更大、更絢爛多彩、更完美。當幹部的就是要不斷動腦筋構築更大的夢。現在,正是發展經濟的最好時機,我們何不抓住機遇、趁勢而上,把章村的集體經濟基礎做大做強,給後人留下一個強大的章村,留下了一個富裕的章村,留下一個百業興旺、百姓康安幸福的章村!”於是,從2000年到2002年3月,章村投入2300多萬元開建第二工業集中區,建成標準廠房20000平方米,興辦了山田水先、三迪焊接汽車設備配套等一批企業。緊接著,章村又馬不停蹄地於2003年到2006年開始創辦第三工業集中區。這次,章村人步子邁得更大,直接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新建40000多平方米工業用房,還引進1億多元社會資金壯大園區實力。至此,章村人用10年時間,相繼建成三個工業園區,累計建成標準廠房近15萬平方米。去年,全村上繳國家稅收1.5億元,村級可支配收入3150萬元。章村真正實現了一個最耀眼的經濟跨越!
而對如此巨大的發展變化,章村“一班人”在接受筆者集體采訪時認為,這仍然不是章村人的終極目標,章村仍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章村在做大做強方麵仍然在構築新的夢想、新的藍圖、新的目標。那個目標肯定會比前述的開建三個工業園區的動作更誘人、更實惠,要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麵做出好文章。而村黨委書記張文才則胸有成竹地說:“章村的土地很金貴,城市化的進程使我們倍感土地的重要。在每一寸土地上做足文章,讓它產出最大的效益,這就是我們下一步要麵對的最大課題。我們既然是受章村人之托在幹事,那我們就沒有退路,一定要把父老鄉親的囑托牢記心中,盡心盡力。”
進入新千年後,章村在張文才的倡導下,村裏確定的村級經濟發展第三種模式即章村人搭台,請外商來唱戲的發展模式,帶來了完美的收效,一批外資企業落戶,為章村贏得更大更好的發展環境和空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章村因此被授予“中國農村社區促進工程可持續發展示範村”、“中國農村小康明星”。全國第二屆村長論壇會也在章村成功舉行。
現在,已經實現工業化的章村看不見黑煙、聞不到怪味、聽不到刺耳噪音;章村依舊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而最靚麗的風景則是清晨悠揚的音樂伴著晨練的人們舞動,道路兩旁栽植的綠樹花草,整潔寬敞的馬路,一幢幢新穎別致的高樓,還有一片繁忙的景象,和一陣陣爽朗的笑聲……
工業化的章村,真是風景這邊獨好!
“讓老百姓過好日子就是當幹部的天職”
這是個暑熱難當的季節,人們走在章村的被香樟掩映的石羊路上,頓覺清涼爽身、愜意可人。石羊,是章村坊間的一個傳說。據說,曾經的章村久旱無雨,百姓窮困潦倒。後有一次遇見貌似羊形的祥雲在章村上空停留許久,爾後飄然而去,這令章村人激動不已。此後,純樸的章村先輩們就精心雕鑿兩尊石羊立於村口,用於祭奠、祈求上蒼讓百姓過上吉祥安康的日子。因此,章村人至今都把石羊當作圖騰敬重。而章村人同時還敬仰清朝廷又一重臣,他叫劉墉。清乾隆年間,劉墉為父伸冤,力斬太師,怒鍘兩宮,雖轟動一時卻得罪朝廷,於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9年)被貶任江寧知府。劉墉在江寧三年,為民做主、整頓吏治,曾化裝乞丐走訪章村,鏟除當地惡霸,深受百姓擁戴和稱讚。為紀念這位愛民如子、為官清廉的清官大老爺,章村人紛紛集資捐款,選址石羊路興建了一座極為壯觀的劉石庵(劉墉號石庵),供後人瞻仰紀念。現今,善良的章村人懷古念舊、崇尚美好,對石羊和劉墉懷有深情,其意實則暗暗期許他們的老書記張文才等村裏當家人,能造福一方百姓,給他們帶來年年歲歲的好運,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張文才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農民的兒子,從小摸爬滾打走過來的,老百姓能選我們當個小幹部,那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我們當幹部的天職;如果不在我們手上讓老百姓生活達到小康,我們就是失職。”
的確,章村的集體經濟搞上去以後,如何讓整體拆遷而失地的農民過上好日子,一直是村幹部們考慮的大事。張文才是個說到做到、說話擲地有聲的人,他說出的話從不放空炮,從不失言,從不讓人在背後戳脊梁骨。他對著跟他開玩笑的人們說:“讓大夥兒過上好日子,我們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方方麵麵都在考慮中,請一百個放心。”且看張文才的一個個動作是如何相繼推出的。
讓農民也像城裏人一樣拿到退休金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文才書記出自心窩裏的話。一直以來,文才書記就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農民拿退休金,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章村就是要創新創新,來個首創。從1998年10月28日起,章村決定:女年滿55周歲、男年滿60周歲以上本村戶籍農民開始領取退休養老金,到2012年,每人每年領取到養老金和副食品等補助將近4000元。世世代代過著貧苦日子的章村人,真正意義上的揚眉吐氣地對外界說:“我們章村就是不一樣!衣食不煩,用錢不愁,養老也不用擔心了,多虧文才書記他們這班好幹部的領導好哇!”
章村首創讓村民領取退休金,不僅提升了章村的形象,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更為章村的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近些年來,章村轄區2.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在江寧區城市化改造的進程中,涉及98%以上的住戶需要動遷。這樣大規模的拆遷牽動家家戶戶的切實利益,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麵麵,觸動每一個人的神經。然而,這樣一場大動作,章村雖也曾遇到過一些矛盾衝突和紛爭,但卻沒有出現大規模的上訪鬧事。事後,張文才這樣說:“我在拆遷的3個月裏,每晚都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睡一會,但總體拆遷順利,章村為全區的城市化改造大戰略的順利實施挑了最重的擔子,我們也算心安理得了。好在,章村的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們想想也值。”
的確,章村的大規模拆遷,最終是集體越拆越強,老百姓越拆越富。現在,章村人家家住樓房,戶戶有小車,生活早已進入小康社會。
讓章村的村民全部成為股民
以前隻聽說過企業有股民的事,沒聽說農民也可以成為股民。然而,章村人就是要來個敢為人先,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2005年,章村將7000多萬元的經營性資產量化為股份,全體村民成為股東,每年享受分紅。實施當年,全村用於分紅的現金達到100多萬元。此後,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紅利也在水漲船高,每個退休老人的退休金和紅利加在一起,一年所得已超過5000元。難怪老人們自娛自樂地打趣到:“退休金加紅利,都算我們有福氣;老翁生在新章村,喝著小酒小調哼。”足見老人們開心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