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3D圖上風雅頌(3 / 3)

????不知是李先知和張敏之的一番高論勾起了何偉力的情趣呢,還是其他啥原因,何偉力頓時雅興大發,他隨之侃侃而談:“我讚成你二人所言,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裏為什麼卻說‘半緣修道半緣仙’呢?白居易在《和答詩十首》中稱讚元稹‘身委《逍遙遊》,心付《頭陀經》’,說明元稹是尊佛奉道的,我們也可以把這裏的‘修道’理解為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托。‘半緣修道’和‘半緣仙’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半緣修道’更覺含義深沉。”

????何偉力的發言,令眾人歎服。一個個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停了片刻,何偉力說:“胡老板,王總工程師,東牆的條幅改成這一首,怎麼樣?”

????胡江河說:“我這個大老粗,砌個磚拌個砂漿還行,這方麵就是歪的了。王總,何市長是在問你呢!”

????王華說:“何市長不愧是中文係的高材生,文學功底之深厚,實在是令人佩服。李教授、邱館長和張館員的高見,也使我們耳目一新,我們馬上改過來。”

????文化館館長邱裼鐵捋了捋他那幾根稀疏的白發,慢條斯理地說道:“其實,元稹的《菊花》一詩,也是在通州寫成,菊花,不像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讚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一首詠菊詩則別出心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它的原詩是這樣的——”他故意拖長聲音,然後象唱帖一樣念道: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對,對,對,邱師說到點子上了,詩人正是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邱裼鐵話音一落,文化局長邊懷山摘下近視眼鏡,用絨布輕輕地擦拭著,同樣慢吞吞地說道。

????“詠菊,一般要說說菊花的可愛。但詩人既沒有列舉‘金鉤掛月’之類的形容詞,也未描寫爭芳鬥豔的景象,而是用了一個比喻——‘秋叢繞舍似陶家’。一叢叢菊花繞著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一樣。秋叢,就是叢叢的秋菊,對吧,李院長?”聽了邊懷山對邱錫鐵的恭維,何偉力接過話題說道,而且出口不凡。

????“說得非常正確,這真是絕妙的詠菊論,不得不讓我們生出這樣的感慨:何市長從政真是文化界的一大損失啊!”

????眾人都感到很驚異,急忙回頭看是誰在說這話。

????眾人回頭一看,原來說話的是市誌辦主任、文史研究員倪文凱。隻見頗有老態的倪文凱雙手撐在桌子上,慢條斯理地說,“東晉陶淵明獨愛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的名句。這裏將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滿園盛開的景色更不難想象。”

????邱裼鐵接著說:“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因此詩人‘遍繞籬邊日漸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誌地繞籬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出來,渲染了愛菊的氣氛。”

????“那麼,詩人為什麼如此著迷地愛菊呢?”何偉力問道。

????“何市長這是明知故問,老朽寧願班門弄斧。這首詩的三、四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就說明了詩人喜愛菊花的原因。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凋盡,便無花可賞了,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最後凋謝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使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特殊的愛菊之情,菊花曆盡風霜而後凋,這種堅貞的品格,正是詩人所讚美並一生堅守的。”

????“這首詩在寫作上,筆法也很巧妙。邱師,你說對吧?”何偉力問道。

????邱裼鐵習慣地捋了捋稀疏的白發,“是的,此詩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以渲染愛菊的氣氛作為鋪墊,第三句過渡,筆鋒一頓,跌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老胡、王華,應該把這首詩安排進主館。”何偉力說:“下一站是念紅館吧,我們把時間抓緊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