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機關與基層
作者:王安
近年來,中煤集團堅持科學發展,瞄準“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企業”的目標,圍繞“幹什麼、哪裏幹、怎麼幹”的戰略發展課題,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產品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新基地新項目建設成效凸顯,生產經營持續快速增長。
2013年,中煤集團積極應對煤炭市場下行的嚴峻挑戰,堅持穩中求進、科學發展,加大產運銷銜接,加快結構調整,突出管理提升,狠抓降本增效,完成原煤產量1.92億噸,營業收入1087.2億元,利潤總額56.1億元,原煤成本行業領先,可控費用同比下降21.5%,實現了長周期安全生產。中煤集團改革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隻有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才能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幹什麼—調整產業結構
中煤集團是在原煤炭部直屬企業的基礎上脫鉤重組發展起來,承繼了較多行業服務職能。與其他大型煤炭企業相比,原有產業鏈完整,但是整體協同及增值效果較差。因此,首先要明確的是“幹什麼”,即找準自身定位,要堅持煤為基礎、多元發展,在做大做強主業的同時,加快現有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形成煤炭、煤化工、坑口發電、煤礦建設、煤機製造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堅持以煤為主,做強做大。通過優化生產布局,提高單產單進水平,發揮規模化和集約化優勢,煤炭主業實力實現跨越增長。煤炭產量從2005年以來,年均增長1000萬噸以上。加強與資源富集省區地方政府的合作,通過開展並購重組、資源配置、整合地方煤礦、勘查海外資源等方式,積極擴大資源儲備,加快推進煤礦建設。目前可控資源儲量達455.8億噸,生產和在建煤礦產能達到2.58億噸,2017年煤礦產能將超過3億噸,企業發展後勁顯著增強。
變革產業格局也以煤炭為基礎,以產業價值鏈為驅動,主要發展新型煤化工和電力兩大戰略產業,提高煤炭轉化比例。煤化工產業以煤焦精細化工和煤基醇醚燃料烯烴為重點,未來將成為我們新的經濟增長極。選擇大力發展低熱值煤發電,建設以燃燒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為主的環保型坑口電廠,最大限度利用煤炭伴生資源和煤炭焦化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和餘熱。
優化發展煤礦裝備和煤礦建設產業,努力在煤炭建設、加工、轉化與綜合利用中形成細分產業,持續推動價值鏈增值,不斷增強一體化競爭力。煤礦裝備以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和可靠性、維修和租賃服務為重點,打造技術研發、產品製造和整體服務一體化優勢,向產品銷售與後期服務並重轉變。礦建施工企業實施戰略調整,共投入31.1億元用於轉產轉型,提高隊伍素質和裝備水平,大力發展工程總承包和煤礦生產運營總承包,推進施工管理標準化、模式化、機械化、專業化,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哪裏幹—優化產業布局
過去,中煤集團產業布局在山西,解決好“哪裏幹”問題也是我們麵臨的重要任務。根據我國煤炭資源賦存規律和國家能源戰略西移趨勢,我們著力構建山西、蒙陝、江蘇、黑龍江、新疆五大基地,重點打造山西、蒙陝兩大引擎,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形成基地、企業競爭、互補的新格局。
在山西,我們建設平朔循環經濟示範區,打造以煤為主的黑色產業鏈和以土地複墾為主的綠色產業鏈,2010年平朔礦區已經建成國內首個億噸級露井聯采現代化礦區,並將在“十三五”末初步建成全國最集中的低熱值煤矸石發電示範基地。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和陝西榆林,快速推進世界級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十二五”期間,我們將在該地區投資2000億元,建設母杜柴登、納林河二號、門克慶、葫蘆素、大海則等一批設計能力超過1000萬/噸的特大型煤礦,350萬噸尿素、300萬噸二甲醚、60萬噸甲醇製烯烴等煤化工項目。目前,蒙陝基地在建礦井規模超過5000萬噸/年,圖克大化肥項目和蒙大新能源公司60萬噸/年甲醇項目建成投產,億噸級能源化工基地初見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