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蘭夫婦
下放農村
全心全意
為民服務
話說這家興、君蘭在北火車站把麗絹送上火車,三人分手後,一轉眼又是三年了。
這三年間,麗絹的貿易做得紅紅火火,家興的解放軍營房科長當得也算順當,就是君蘭,卻碰到了一連串不順利的事情。
首先是愛芬,由於生了個女兒,君蘭的母親非常不高興,孩子生下後婆婆不肯帶,愛芬要去醫院上班,沒有辦法隻好把孩子抱給錦繡母親去帶,可時間長了又覺得不好意思,就把孩子送到了重慶,交給了愛芳的母親。
其次是君蘭,這個衛生學校的副校長開始做得還不錯,也分到了住房,夫妻兩人總算自立門戶,獨立生活了,可是後來就出了大問題。
1959年冬天,君蘭被內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夫妻兩人一起下放到了蘇北農村監督勞動。
直至1962年冬天,經過組織甄別,君蘭、愛芳被認定為思想認識問題,是人民內部矛盾,兩人才終於被調回上海,並恢複原來工作。張榮和家興也特地從鎮江部隊,開了一輛中吉普去蘇北農村,把君蘭,愛芬兩人接回上海。
這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榮和家興一到揚州,先去了陳慧家裏。陳慧家住在揚州市江都路一個老式的大宅院裏,是一套一層的廂房,獨門獨戶,有大小五、六個房間。因為事先已通過電話,陳慧知道老朋友要來,所以已有了準備。
家興一進陳慧家,就說:“陳慧老師,學生李家興來拜訪老師了。”
陳慧已經在家等候多時,見兩人來了十分高興,先讓著坐下,然後又是倒茶、又遞水果,接著就問:“就你們兩人,駕駛員呢?”
“這次是家興自己開車來的。”張榮就回了話,並說:“陳慧,你家住的房子還真不小。”
“小地方房子住得比大城市寬敞一些。”
家興也問陳慧說:“你愛人呢?”
“在廚房裏忙著呢,我來叫他。車佳明,老朋友到了,你出來認識一下。”
“我來過幾次,都沒有見到陳老師愛人。這次我們認識一下。”家興接著說道。
陳慧的愛人胸前還掛著飯單,兩隻手一麵在飯單上擦著,一麵來到了客廳裏,笑嗬嗬地說:“貴客到了,歡迎、歡迎!”很熱情地同來人一一握手。
這時陳慧的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先後都放學回來了。兩個孩子叫過來客,就回自己的房間裏去了。
不一會陳慧就說:“時間不早了,我們吃晚飯吧。”
於是,主客就邊吃邊聊。在吃飯時家興又知道了陳慧家過去的不少情況。她愛人是揚州本地人,初中畢業後,就到了淮陰一帶的老解放區參加革命,一直是搞教育的。陳慧解放前從上海來淮陰,就是在他領導下搞教育工作。上海解放前夕,組織上把她派往上海,搞了一段時間的地下工作。後來她又回了蘇北,兩人結了婚。現在兩人都在揚州教育界工作。這次,君蘭和愛芬虧了有陳慧夫妻倆的幫忙,否則苦頭吃得還要多呢。
這天晚上,家興和張榮兩人就住在陳慧家。第二天吃了早飯,由陳慧帶路,家興開著車,直往揚州東麵高郵縣的一個公社而去。
上午十點,家興一行到了君蘭、愛芬下放那個大隊的大隊部,大隊支部書記李萬生,前幾天就接到陳慧從揚州打來的電話,所以今天在等家興等人的到來。
前年冬天,家興曾由陳慧介紹來這裏看望君蘭,見過這位李書記,後來又來過幾次,因此與他也比較熟。這位李書記年齡三十出頭,瘦瘦的臉,中等個子,說話聲音有點嘶啞,但顯得很老練,辦事很幹脆、利索,待人十分和氣,也很好客。
今天大隊部裏像辦喜事一樣,擺了兩隻圓桌,廚房裏正在燒菜弄飯。
張榮、家興、陳慧下車後進了大隊部,看到這個情景,有點弄不明白。家興同李書記握著手就問:“李書記,你們今天是辦什麼喜事嗎?看來我們今天來的不是時間。”
“怎麼不是時間,今天一是歡迎你們的到來;二是歡送兩位下放幹部回上海。這樣吧,你們先請到裏麵辦公室坐一會兒。於是家興等三個人到辦公室裏坐定,大隊部通訊員倒了熱茶給端了上來。李書記就叫通訊員去把沈、許兩位叫來大隊部。
“李書記,你們為什麼要這樣隆重、破費。”家興說。
“陳老師,兩位解放軍首長,這是我們大隊隊委討論的決定,也是貧下中農的心意。因為他們兩人在我們這裏勞動已經有三年,作了不小的貢獻------”這位李書記講了今天忙碌的原因。
讀者們可能要問,這兩個人過去在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又作了些什麼貢獻?
這一切要從1958年的******說起。三年多前,全國各地的城市、農村都在熱火朝天地大煉鋼鐵、大辦人民公社。各地這種大辦食堂,吃飯不要錢,土地深翻、打擂台、放衛星、奪高產的浪潮也湧進了解放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