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圓夢以後的大運河(1 / 2)

圓夢以後的大運河

世界遺產

作者:魏水華

中國大運河八年申遺一朝夢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與之前任何的申遺項目都不一樣,大運河是名勝古跡、文化符號、傳承載體,更是與千千萬萬人朝夕相關的一部分。數千年來,在運河邊生活的人們給予了這條河與眾不同的文化意義。

在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之時,讓我們來看看那些申遺工作者的觀點。

申遺者:親曆現場的跌宕

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副主任薑師立曾在去年9月聯合國專家前來中國考察大運河申遺情況期間,接受過我的采訪。當時,他介紹了2006年大運河申遺項目啟動,到2009年建立省部協商機製,再到2013年正式確立申遺點段的過程。

這次,作為45小時申遺成功的現場見證人之一,他再次敘述了這段值得永久回憶的經曆。

20日下午,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進入項目審議階段。本以為能夠短時間出結果的申遺代表團,很早就購買了21日晚上回國的機票。“但意外的是,足足兩天時間裏,一直沒輪到‘中國大運河’,其間還經曆了日本、荷蘭等多個國家的項目加塞,真是‘好事多磨’,直到21日下午還沒結果,我們隻得改簽機票,並申請延長在國外逗留的時間。”薑師立說。

北京時間22日14點30分,多哈當地時間22日上午9點30分,大運河申遺開始審議。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米歇爾首先介紹大運河項目。“但事實再次讓大家陷入焦急,米歇爾對大運河申遺的意見是補充材料、明年再報。”

好在中國申遺的準備“功課”做得很充分。PPT精美漂亮,裏麵的大運河項目圖片美輪美奐,“簡直將其他項目的圖片都蓋了”。在介紹過程中,現場的網絡也暫時中斷,大家都認為,這是關注大運河申遺的大量國人湧到世界遺產官網圍觀而引起的。

“或許是因為準備的圖片打動了更多人,局勢開始慢慢變化,牙買加代表發言,認為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提的意見可以在大運河成為世界遺產後再進行完善,隨後,印度、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葡萄牙等國的代表也通過表決,支持大運河馬上列入世界遺產項目。”

最後中國代表團進行陳述發言,敘述了大運河的文化價值、獨特性和成為遺產的意義,發言最終打動了評委們。

當申遺成功的消息宣布時,許多人喜極而泣。薑師立慨歎:幾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中國大運河申遺辦原主任、揚州市文物局原局長、知名學者顧風寫下了書法作品:大運河申遺夢想成真、溝通江海、積健為雄。“現場很多中國代表都爭相拿著拍照。心情還是愉快的,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薑師立說。

研究者:提出更優的規劃

大運河申遺成功的基礎和後續工作是國內很多兢兢業業的資深專家們在做的。他們為申遺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後申遺時代提出了更優的規劃。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介紹說,目前,已有5項國外運河及其相關的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包括法國米迪運河、比利時中央運河的四條吊橋、加拿大裏多運河、英國旁特斯沃泰水道橋與運河和荷蘭阿姆斯特丹17世紀運河區。“但是,這些都是工業革命之後開鑿的運河,曆史僅有兩三百年,從時空跨度、曆史價值,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科技含量上相比,它們與中國大運河都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大運河在世界上的價值是無可比擬的。”安家瑤認為,本次運河申遺最大的亮點,就是“活態遺產”,大運河的保護管理具有不同於其他古建築、古遺址的鮮明特點,維護其水利、航運等現實功能,本身也是體現遺產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