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風起、陸休的醒悟(3 / 3)

“我……”李英從未生過陸休的氣,這次動怒讓陸休有些不知所措,站在那低著頭說不出話來。

“休兒啊!你父親一直對你抱有很大的期望,雖然不能習武但也希望你能做個光明磊落,行事坦蕩的男子漢!你想想以前,你都做了些什麼?”李英臉上是少有的嚴肅,語氣冷淡。

“娘…我……”陸休抬起頭想說什麼,但看到母親那嚴肅地神情,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重新低下了頭,如同一個犯錯的孩子。仔細想了想自己這二十年來的所做所為,陸休忽然發現自己確實一直在毫無意義地過活。平時仗著有人保護,陸休不把同輩任何人放在眼裏,到處生事。看在陸遠明的麵子上不予計較,卻也讓別人對陸遠明頗有微詞,暗地裏罵他教子無方。在陸遠明嚴厲管教過幾次後,陸休有所悔改,然而卻

也沒有向好的方麵轉變。無聊的時候到處轉悠打發時間,虛度著光陰,學書十多年卻隻喜歡瞎鼓搗一些奇詞怪句。這麼多年來連真正交心的朋友都沒有一個,唯一一個跟他有交集的便是看他不對眼的林家二女兒林紫依。除了偶爾發發善心以外,陸休看起來確實是一無是處。空有一副好皮囊,優秀的家世,卻如此不知上進,毫無誌向,陸遠明和李英怎能不失望!

“娘…我錯了!”陸休羞愧地低著頭,沉默了很久。

李英認真地看著陸休,這次確定陸休是真的醒悟了,臉上的嚴肅才慢慢淡去:“知錯就好!古人曾經說過,知恥近乎勇!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休兒你能明白這點就好!”

“娘的教導,讓我幡然醒悟!以後一定認真改過!”陸休抬起頭來,直麵李英,眼中閃著堅定地目光。

“好了!好了!讓別人看見還以為在審判呢!”看到兒子的醒悟,李英心裏十分高興,於是接著說道:“這《青城絕筆》寫的什麼?念給娘聽聽!”

“啊……娘…你原諒我了?”陸休一臉希冀地望著李英,沒料到母親氣消得這般快。

“是!娘原諒你了!再說娘也沒有真正生你的氣,隻是覺得需要借這機會點醒你一番了!”李英笑了笑,“快念吧!讓娘聽聽你外公珍藏的東西上都寫了些什麼。”

“好!”陸休說完小心地拆開紙筒,將裏麵一副卷著的紙卷抽了出來,攤開在書桌上。這是記載在紙卷上的一首詞,整副字詞保存得十分完好。紙麵微微泛黃,透著一股古樸悠遠的氣息,顯然這副字詞已經有不短的曆史。

“《青城絕筆》……”這首詞陸休看過很多遍了,早就爛熟於心,倒背如流。但每次翻開著紙卷,陸休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仿佛自己便是這首詞的主人,詞裏描繪的一幕幕在眼前不斷浮現。

《青城絕筆》

青石泣,塵埃不起,孤心對月地為席;也無悲哀也無喜,化蛇鯉,盤旋萬裏。

巒峰易,斷流小溪,半山枯矗歎天低;且把思念遙相寄,莫長期,七聲雁啼。

陰陽離,九折曲堤,偽善當道眾生棄;乾坤逆行終不義,殘生寂,濁心待洗。

卜天機,福禍相依,來世亦敢與仙敵;此生素魂不信西,大道彌,青城絕筆。

詞的左下角印著一個印章,那是這首詞的作者的名字諸劍君。

據史書記載,幾百年前某個朝代,有一名為諸劍君的官員。他是朝廷的左丞相,因其文武雙全,所以深得皇帝信任,由此遭到了朝中文武百官的一眾排擠。當時的朝廷混亂不堪,右相意欲把持整個朝政故而不斷剪除異己,皇帝昏庸無能。苛刻的徭役和賦稅,加上天災地禍,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黎民百姓的苦難,諸劍君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多次向皇帝上奏民間疾苦,無奈皇帝沉迷於美色,不理朝政之事,甚至時

常不上朝。因此他的奏本隻能有宣朝公公代為上呈給皇帝,但奏本卻總是被右相於途中先一步截走,他早就收買了皇帝身邊的所有貼身太監。

數次上奏無果,諸劍君悲怒交加,在右相惡意地引導下頂撞了皇帝,頓時龍顏大怒。鑒於曾經深得皇帝的信任,也為朝廷做出了不少貢獻,於是皇帝赦免了他的死罪,將他發配到一個邊遠的小鎮。小鎮並沒有多少人,而諸劍君則被軟禁在小鎮附近的一坐山上,那裏隻有一間青色石頭構建的簡陋房屋。諸劍君的妻兒則被扣在了京城,沒有隨他而來,原因是防止他投敵叛國,不過這一切都是指右相的陰謀而已。沒有了左相諸劍君的朝廷完全成了右相的後院,其爪牙遍布天下。反對他的人都敢怒不敢言,愈加黑暗的統治讓百姓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被發配到邊遠小鎮的諸劍君仰天悲嘯,寫下了這首《青城絕筆》,隨後不知所蹤。

整首詞字體蒼勁有力、力透紙背、筆走龍蛇、鐵劃銀鉤,落筆如雲煙。一筆而下,觀之若脫韁駿馬騰空而來絕塵而去;又如蛟龍飛天流轉騰挪,來自空無,又歸於虛曠。這近乎癲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衝動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靈氣。其色、其形、其濃淡枯濕、其斷連輾轉、粗細藏露皆變數無窮,氣象萬千。樸實無華而兼納乾坤,書法裏融入了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虛淡、散遠和沉靜閑適。往往以一種不求豐富變化,在運筆中省去塵世浮華以求空遠真味的意味。

如此一位才華橫溢,一心為民的左相諸劍君最後卻落了個如此悲涼的結局,怎叫人不為之歎惋。而《青城絕筆》作為他唯一流傳下來的手跡,自然就成了無價之寶。無數人為之付出了數目龐大的金錢,卻也無緣擁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