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口號是:要把農民吸引在土地上(3 / 3)

讓農民從土地上走出去,這是好事,朱誌宇很支持,但是,他覺得他有能力讓他領導的農民過上更富裕的生活,讓他們活得更幸福,所以他不倡導農民離開土地。

朱誌宇是有辦法的。

他在通宜市的朋友很多,輕而易舉,他請到幾個投資商。

來坡縣辦企業,前期投資並不是太多,卻能享受到很多優惠政策,他幫助協調土地的使用,一切手續開綠燈。

很快,三個特色農業種植場,兩個養殖場就建了起來。

企業有了,職工也很便利,朱誌宇讓各鄉動員農民留在家裏,給種養殖場打工,在這裏打工的收入並不比出去打工少,還能照顧家庭,誰不願意守著自己的家,和和美美地過日子呢。

幾個企業很快就開工了。

一年下來,五家企業全部盈利,周圍一下子多了許多的同類企業。

農民就是這樣,做什麼都喜歡一窩蜂,一個人做成功了什麼,大家就都做什麼,很快,種養殖在這個縣就成了規模,這正是朱誌宇希望看到的。

因勢利導,他很快引導農民成立了深加工企業,形成了優良的生產鏈條,使坡縣成了一個種養殖基地,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縣裏的日子也富了,這個縣再也不是什麼貧困縣了,它成了全省有名的脫貧縣。

第三年,工作變得很輕鬆,朱誌宇幾乎不用做什麼了,各企業良好運轉,農民大多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不用唱高調,讓大家建設自己的家鄉,再讓誰出去打工,誰也不願意了,在家就能端上金飯碗,誰還願意去外地吃苦受累呀?倒是好多外地的民工開始到這裏來打工了——企業都做大了,人手自然不夠用。

縣城裏,人們也富了,這裏成了基地,農民富了,客流量也大了,第三產業也有了發展的空間,還有一部分城裏人,他們幹脆去給那些種植場養殖場打工。

有了朱誌宇的策劃,城裏那些已經慘淡經營的企業,也有一部分又活了過來。

政府的工作人員也富裕了。財政富了,他們的工資再也不會拖欠,而且,隻要是政策允許的各種補助和獎金,他們就能發放到手。朱誌宇講究獎罰分明,凡是做出成績的,一律獎勵,他說的話從來不落空,全部兌現。

現在,朱誌宇覺得,他的力氣沒地方用了,他隻需要在宏觀上把一下關就行了,不像過去那麼累了。他的時間卻不富餘,因為他每天都要接待那些來學習的來參觀的來采訪的來視察的。忙得不亦樂乎。

朱誌宇是個閑不住的人,薑雲說,他就是個工作狂。現在,不累了,他反而覺得不舒服,希望有個更大的舞台施展抱負。

不用他著急,領導是幹什麼的?領導就是用人的,省領導把他的作為全看在眼裏,怎麼會浪費這樣的人才呢?三年任期一到,省裏就提拔他當了副市長。

知道朱誌宇回到市裏來了,白玫很高興。這幾年,她和朱誌宇見過幾麵,不多,從每次的接觸看,朱誌宇對她還是關心的,她覺得,他是真心實意的,他離開企業局的時候,叮囑穆局長的話,也是出於真誠。她想,過去,朱誌宇當局長的時候對她不好,也許是因為怕對她太好了不容易管理,他到縣裏工作後,不是她的領導了,他就是她的老朋友了,再說,朱誌宇畢竟是個領導,過去的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哪能總是記著呢?

現在已經沒有別的可以利用的人了,白玫覺得她應該抓住朱誌宇這根救命草,說什麼也不能讓他跑了。

白玫先請朱誌宇吃了頓飯,朱誌宇對她不錯,從朱誌宇的臉上,她沒有看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她想,沒有東西就是最好的信息——說明,她是沒有什麼大礙的,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