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全麵透視——巧妙應對莊家的障眼法(1)(3 / 3)

總之,廣大中小散戶應該小心謹慎,在實際操作中要學會隨機應變,將計就計,用遊擊戰的方式來對付莊家的各種詭計。

二、透視假公告

市場消息分市場傳聞和正式的公告等多種形式,不管是什麼形式,隻要能對股價波動產生影響,莊家就會借題發揮。

上市公司的公告分不定期公告和定期公告。隨著近幾年證券市場的逐步理性化,在公正、公開、公平信息披露製度下,市場股價會有效反映消息麵的情況,利好消息有利於股價上漲,反之下跌。莊股則不然,其與上市公司聯手之後,上市公司事前有什麼樣的消息,他都了然於胸,甚至他們私下蓄意製造所謂的利空、利好消息,借此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散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不定期公告最易被莊家利用。

(一)不定期公告的作用

不定期公告在莊家操盤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作用。

1.建倉階段

在此階段中,莊家的目的是為了在低位吸到大量的廉價籌碼,特別是大大低於股價正常的波動區間的籌碼,因此上市公司通常會利用散戶的恐懼心理,不斷拋出極具殺傷力的“利空”公告,來誘騙散戶手中的籌碼,如隱瞞利潤、虛報虧損或者是誇大經營環境的惡化事實與程度等。利用公告進行誘騙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出現嚴重虧損

並非所有公告虧損的個股都能變成黑馬,但不少黑馬確實是從那些虧損股中誕生的。大家可關注那些公告虧損之後,股價連續跳空下行,隨後在低位連續放量的個股,此類個股多是莊家利用“虧損炸彈”來騙籌。

(2)由於自然災害等原因的影響,中期(或年報)業績將受嚴重影響

對上市公司的此類公告,往往需慎重理解,當股價開始飛漲,公司連忙出來公告“沒有應當披露而未披露的消息,請大家注意風險”,其真實含義往往是“有重大未披露的消息,此時買入並無風險”。從曆史的經驗看,上市公司公告“重大利空消息”時,往往蘊含著重大的買入機會。

(3)債務纏身

上市公司公告債務官司纏身的消息,給人的感覺是這家公司馬上要倒閉破產,其實這不過是莊家的“苦肉計”。

(4)將被ST或暫停上市

要想在低位騙走籌碼並非易事,ST製度變相幫了莊家的一個大忙,莊家利用人們對ST的恐懼,散布某股將被ST或暫停上市的消息,而將股價大幅打低,再在低位將籌碼收入囊中。利空的公告也可能出現在莊家洗盤階段。

2.拉升階段

莊家在拉升階段為了提高市場追高的熱情,降低拋售壓力,往往需要借助外在的市場力量來實現其推高的意圖。這時候的公告都是具有想象空間的利好,這些公告不一定是實質性的利好,但一定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具有朦朧性,彈性較大。作為散戶對於傳言的巨大市場號召力就絕對不可小視,必然提高警惕,判斷真假。否則,此時追漲就極有可能成為莊家的“轎夫”。此階段的追入,風險相對較小,如果介入成本不算太高,多少還有點“抬轎費”。

3.出貨階段

莊家在出貨階段,發布的公告一般都是重大題材,能夠使市場相當多的人足以相信其仍然存在巨大的上揚空間和成長潛力,這個時候一般還配合有其他途徑消息的大肆宣傳,讓散戶聽了熱血澎湃,唯恐搶不到籌碼。這個時候如果介入風險較大,弄不好長時間都無法解套。

(二)如何應對不定期公告的利空效應

1.分清莊股所處的階段

分清莊股所處的階段,是莊家的建倉期、拉升期還是出貨期,如無法分辨時,可以依據股價所處的價位,是在相對高位還是相對低位。如果處在相對低位,則不能盲目割肉,否則容易割在地板上,相反,說不定就是一匹大黑馬。

2.關注量能的變化

成交量的變化是關鍵,複牌當日應有成交量的放大,但成交量不應形成巨量。一般來說,公告利空複牌後,散戶的恐慌盤不會形成巨量,如果成交量溫和放大,說明莊家控有較多的籌碼,其放量隻是市場殺出的恐慌盤而已。而一旦成交量過分放大,則說明莊家在此打壓,低位之後還有低位。

3.關注後期的股價走勢

複牌之後密切注意盤麵是否有莊家介入痕跡,接下來一段時期的走勢,股價是否快速恢複。如果在重大利空消息的影響之後股價不跌反漲,說明有莊家介入,而非市場自然力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