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主品牌汽車消費者特征與購買行為研究綜述(2 / 3)

總的來說,分析汽車消費者的特征可從性別、年齡範圍、文化程度、職業、家庭月平均收入、居住城市、家庭人口、住房類型、住房麵積等角度。從以上文獻研究我們可以得出,現在中國汽車消費正呈現年輕化趨勢,個性、時尚等成為追求潮流,而經濟型轎車依舊是主流,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購買能力提高,汽車消費正快速發展。

二、影響消費者購車的因素研究

孫依華等認為影響南京市居民汽車消費的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和汽車的價格,這是決定汽車消費的關鍵。同時,性能、安全性、品牌、耗油、外觀、售後服務等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車的重要因素。而隨著燃油費、養路費、保養維修費、購買車位費等費用的提高,養車的成本大大增加,甚至出現買車容易養車難的情況,因此他們對人們的消費行為也有重大影響。

邵世風認為,國內汽車消費環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主要包括:①汽車消費的售後服務質量差;②信貸消費製度不完善,銷售方式較為單一;③汽車把銷售稅費名目繁多,亂收費現象嚴重;④舊車交易市場管理混亂;⑤汽車消費使用環境差。而影響消費者購買私家車的主要因素有:價格、品牌、售後服務、消費者的經濟實力、居住環境和使用目的、汽車的經濟燃油性能、購車付款方式、汽車的外觀款式和舒適性、購車的時機、汽車消費的法律法規等外部環境、自身心理因素或來自親人朋友等外在的偶然因素影響。

田晟也提出了製約我國汽車消費的原因,主要體現消費環境存在問題,包括:用車成本高,各種油費、養路費、路橋費、停車費、保險費、年檢費、保養費、維修費、各種違章罰款;汽車信貸體係建設滯後;消費者的權益保障體係不健全;汽車市場體係和售後服務體係不完善。

李誌豔提出,影響消費者購買汽車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理特征、個人特征、文化因素、社會因素。而心理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和動機、知覺、後天經驗、信念和態度;個人特征主要包括購買者的年齡與生命周期階段、職業、經濟環境、生活方式以及性格和自我觀念等;社會因素主要有相關群體、家庭、社會地位等。

殷誌揚、範金通過對我國城市居民轎車消費研究進行綜述,總結得出影響轎車消費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內部因素,如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個人素質、個性化偏好(比如對顏色的挑剔等)、生活方式等;②外部因素,如汽車自身的屬性(比如價格、品牌、質量、配置等)、國家的消費政策、各種稅費、售後服務的質量、道路交通調價等。

除了以上研究人員得出的影響因素之外,在研究過程中,不少研究者采用了相關模型。楊淵、張紅霞利用多屬性態度模型對我國電動汽車消費者態度進行測量,並結合態度的組成成分及其表現的圖表進行分析。徐雪峰在研究我國自主品牌轎車現狀中采用Hotelling模型,研究消費者的偏好選擇。而易牧農、郭季林在品牌來源國對國內汽車購買車品牌態度的影響中,也利用了品牌態度構成圖、Fishbein的行為意圖模式、基於Fishbein的行為意圖模式的品牌態度構成等。

綜上,汽車消費已不再是一種奢侈行為,而消費者在購車選擇過程中,各種因素都可能在其中發揮作用,價格已不再是惟一影響因素,性能、品牌、售後服務等因素作用正在逐漸加大。各種因素都會影響汽車消費,然而任何一個因素都不可能成為惟一因素,需要多種考慮。

三、自主品牌汽車的研究

我國自主品牌汽車近幾年發展,對其發展現狀也有不少研究人員進行了探究。閆曉莉、高亞飛對我國自主品牌轎車消費者市場進行市場調研,報告分析指出從觀念上開看,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認可度低於外國品牌,經濟型轎車市場需求旺盛,自主品牌宣傳力度仍有待加強。

李海鵬認為中國市場上的自主品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引進國外成熟技術的自主品牌,另一類是通過自主開發並擁有知識產權,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品牌車企。自主品牌多集中在低端市場,在中高檔領域很少涉及,相當一部分企業不具備整車開發能力,核心技術缺失、產品檔次不高、企業規模較小政府對民族品牌的支持力度不夠,同時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