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產業集群應對碳足跡貿易壁壘的優勢
1.產業集群應對碳足跡壁壘具有供應鏈優勢
由於碳足跡是某一產品或服務從原材料購買到生產、銷售和作為廢棄物處理等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量,碳足跡測算難度非常大。根據英國的碳足跡認定規範《PAS2050:2008》,碳足跡測算的難點是兩類數據:活動水平數據和排放因子。活動水平數據是指產品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所有材料和能源(物料輸入和輸出、能源使用、運輸等)。排放因子是一種聯係,可將這些數量轉換成溫室氣體排放量——“單位”活動水平數據排放的溫室氣體數量(如每千克輸入量或每千瓦時能源使用量的千克溫室氣體)。活動水平數據和排放因子可來自供應鏈中別人所做的直接測量的初級數據,或者對同類過程或材料的平均或通用測量的次級數據(如行業協會的行業報告或彙總數據)。出口產品生命周期的碳測算流程長,數據繁雜,靠企業一己之力難以獲得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數據,行業協會的次級數據服務沒有跟上,勢必要依靠其供應商獲得原材料的活動水平數據。而產業集群內的供應鏈上下遊企業的緊密聚集協同合作,在第三方認證機構的指導下為上下遊企業提供初級數據。
並且根據2007年歐洲運輸部長會議《減少運輸二氧化碳排放報告》,二氧化碳排放中,交通運輸排放比例較高。全世界範圍自燃油消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交通運輸占28%,其中公路為18%,水路為2%,航空為5%,其他為3%。產業集群內上下遊企業的集聚大大縮短了運輸的距離,倉儲的空間,從供應鏈的運輸倉儲環節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碳排放。
2.產業集群為企業碳足跡測算提供標準及通用數據
中小企業難以獲得產品的“碳足跡”國際標準及外部通用的次級數據,產業集群大量存在的質量監督及檢測認證類的公共服務平台或相關的行業協會實施跟蹤該行業的碳足跡國內外排放標準。發布聯合國正式出版物和由聯合國支持的機構的出版物的次級數據,並與相關標準化機構合作測算同類過程或材料的平均或通用測量結果數據,提供次級數據,為企業碳足跡的排放提供外部支持。
3.產業集群為企業減排碳技術創新提供科技支撐平台
碳足跡認證並不僅僅是碳足跡測算,更關鍵是碳減排。碳減排除了加大投入,改進設備。更關鍵的是進行技術創新,研發低碳生產的技術及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企業技術創新是企業整合創新資源進行創新的過程,企業技術創新資源包括專業化人才、資金、信息、公共服務等等,其中,專業化人才是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中最重要的創新資源。在產業集群內,一方麵,有為企業提供人才供給的科研機構、培訓機構等;另一方麵,產業集群本身對人才的強烈吸納能力造成大量人才慕名而來,也形成專業化人才的供給。集群內企業、機構通過地理接近性和相似的產業文化,便捷了企業間通過人員流動與非正式交流等形式建立穩定和持續的關係,為組織內部及不同組織之間的隱含經驗類知識準確地傳遞與擴散提供了基礎條件,從而有利於提高碳減排技術創新速度。
三、依托產業集群浙江省外貿企業應對碳足跡貿易壁壘的對策建議
浙江省外貿主體中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這些企業個體在技術力量、資金等方麵的不足而使其創新受限,難以抗衡國外的碳足跡技術壁壘。要善加利用背靠的產業集群的先天優勢,以產業集群良好的專業協作配套能力為切入點,計算產品生命周期各環節的碳數據,並且依托逐步形成的產業集群創新體係研發碳減排技術,打造低碳供應鏈。從而跨越國外的“碳足跡”貿易壁壘。
1.核心企業帶動上下遊企業打造低碳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