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兩英雄夜探幽州城,賽元霸師徒投大宋
馬尾山離鐵板橋兩百餘路程,在他們腳下,眨眼來到鐵板橋南岸。但見橋上有不少遼兵看守。二人避開巡邏耳目,從橋下過岸,來到空雷陣。遂躥上牆頭,此牆不高,周長達三十裏,尚未完工,且無兵把守。牆外俱是荒灘草地,陰氣逼人。二人順著牆轉了三圈,遠處鐵板橋打起三更鼓。周印道:“於元帥,可否見過此陣?”
於文龍搖搖頭,道:“周大人,現在月明星稀,你可駕劍光探看陣中究竟。”
昆侖俠道聲好,遂腳踏劍光,起在空中,忽落地麵二尺高許,刀觸地前探。但見甬道,雨道,將台,來往穿透。突覺腳下一陣風,地下猛然躥出一把刀,二尺餘高。昆侖俠急上起一丈,幾乎同時,地下又冒出六把刀,卻不見人影。周印大驚,幸好是駕動劍光朝上起,若是前後左右躥起會立時丟了性命。於文龍在後麵看得一清二楚。
周印躥回來,道:“好險啊,就憑我這麼快也險些丟了性命。”
於文龍道:“方才若是我下去,難保不受傷也。”於文龍讓周印按原步法下去再試探一次,發現刀法是按八卦五形所布,遂道:“周大人,此陣你我不能再來了,沒有陣圖,不要說是我宋兵宋將,就是大羅金仙進來也難破此陣。”
周印點頭道:“於元帥所言甚是。”
於文龍道:“快走,此處不是說話之地。”二人離開空雷陣,過了鐵板橋返回馬尾山。
次日天擦黑,二人辭別眾將,又去空雷陣。
少時來到空雷陣,二人躥上空雷陣周遭牆頭。月色昏暗,寒風刺骨。上下六十餘裏的空雷陣甚是陰氣森森,靜寂無聲,唯聞牆腳處蟲子的夜鳴聲。周印道:“於元帥,此陣沒有人影,你我怎樣下手察看?”
於文龍微微一笑,道:“周大人,如此難以看出破綻,須入幽州城,尋找陣圖,我們即刻動身赴闕。”言罷,二人下了牆,直奔幽州城。
不多時,二人來到南平關,一個旱地拔蔥,騰空而起,越過三道城河、三道城牆,過了南平關,直奔幽州城內。幽州外圍城高三丈,二人飛身而過,進入幽州城內。
八門六關,高大城府,一夜之間二人全跑了一遍。天將破曉,二人離開幽州城,返回馬尾山。
二人回到馬尾山,天已大亮。眾將相見,李英問道:“周大人、於元帥,幽州一探,情形如何?”
二人搖頭:“沒有任何收獲。”
第三天,二人收拾齊備,將入定更,下山,直奔幽州城。
馬尾山離鐵板橋近半之程,側有三棵大樹。於文龍道:“周大人,你我在此分手,你東我西,分路行事,明日五更準時在此碰頭,我若回不來就是在幽州城出事了;你若不到,則你有意外。”
周印道:“一言為定。”
二人分手。
且說於文龍過了鐵板橋不走南平關而是直奔東平關。此處遼兵把守鬆懈。過了關,直奔幽州城東安東門。於文龍施展輕功,身手敏捷,在幽州城裏的大街小巷來回串動,點步擰腰,進入一個大院,但見院中一間房內燈光半明半暗。於文龍一個飛身躥上亮著燈的房頂。屋脊兩端雕刻著怪獸。他抱住獸頭四處察看,但見此院裏裏外外有十多層,院套院、院連院,暗隱八卦,十分巧妙,看來是軍師府。於文龍借著獸頭一翻身,腳掛房簷,一個珍珠倒卷簾,透過窗隙朝屋內觀望。
但見屋內兩盞燭燈高照,四個童子立於兩邊。正中間一位老道八十歲上下,頭戴九蓮道觀,身穿八卦仙衣,懷抱拂塵。兩眼緊閉,盤坐於蓮台之上。於文龍一看,大驚,幽州城還有這等高人啊!此時,屋內老道對左邊童子道:“喊你兩位師哥來,越快越好。”童子上前撲通一跪:“遵師父之命。”起身而去。
少時,從後院走來兩人。前麵那位年方二十有餘,身高九尺,膀大腰圓,赤紅臉膛,獅子鼻,大方海口,寶劍眉,鈴鐺眼,腰係一根虎尾鋼鞭。後麵那人個頭略矮,白臉淨麵,三十歲上下,雙手似乎十指不全。二人均有百步的威風,萬丈的煞氣,邁步入內,施禮跪拜:“參見師父。”
老道聲不高,卻渾厚有力:“孩子,起來吧。”二人起身謝過師父。
於文龍細看,心中暗驚:我來幽州已過半年,為何未見過這二人。
於文龍正在觀看,就聽老道說:“童子們退下。”四個童子退出屋外。
老道對兩個徒弟使了眼色。二徒弟抬步出門,一個飛身上了屋頂,就看二人在前後院來回竄了幾趟,飄身而下,稟道:“師父,院內周圍前後無人。”言過,老道起身親自把三道門栓及窗戶全部關上。
於文龍一個燕子落沙灘,輕輕落地,附耳貼門,探聽屋內動靜。就聽老道發話:“孩子,自你保五殿下,馬尾山與大宋李英周印苦戰三年,沒想到被李英一夜殺得丟山失寨,兵敗而回。智雲太子反將丟山失寨之責推卸於你,國王隨時都可把你斬首,不是為師我苦求,老苗壽從中說句公道話,才饒你不死,削職為民。智雲太子陰險毒辣,近半年來見到為師也僅鼻子哼聲,就連護國大軍師莽雲也另眼看待為師。現北海島又來一個徐平,在鐵板橋北麵擺了一座空雷陣。為師在幽州怕是沒有立足之地了,我思忖半年了,欲遠走高飛,歸山修行。你倆是我心頭之事,趁年輕力壯,要投名將,保真主。你與李英周印已結仇,無法投大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