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正保護智雲往前突圍,聽見師父石蓮淒慘的叫聲,急忙提劍躥了過來,石蓮已碰頭身亡。王典大叫“師父!”躥至跟前,抱起師父欲走,這時,“啪啪啪”三支狼牙箭射中其後心。王典一咬牙挺起身來,憑他的本事能走脫,可他見師父已命赴黃泉,兒子王賞及燕英、燕坤也身受重傷,悲慟欲絕,眼淚嘩嘩直下,心說:我哪有臉麵獨回幽州,隨他老人家一起走吧!把頭一擺,也碰死山澗,死在石蓮身旁。
王典兒子王賞,燕方之子燕英、燕坤及白虎山寨大小首領見祖師爺石蓮和大寨主王典殞命,也都紛紛自絕於峽穀中。這正是應了石蓮當初在白虎山下發下的毒咒。
昆侖俠見這些人窮途末路,自斷性命,也算死得慘烈。一些嘍囉和遼兵遼將仍負隅頑抗,做垂死掙紮。第四次敲響梆子,藍色令旗揚起,兩邊山崖上宋兵搬開堵水沙袋,數丈高的水頭咆哮著衝了下來,如倒海一般,水聲轟鳴。
這真是:屋漏更遭連陰雨,行船又遇打頭風。遼兵遼將被突如其來的洪水一下衝散了,如蟻螻般隨水而去。
眨眼工夫,智雲身邊僅剩兩人了。一個是月中仙老苗壽,一位是神手無影苗太公。峽穀低處浮屍蔽滿,水亦為之不流。
苗壽氣急道:“殿下,我們倆要走了,再不走,恐怕連個回國送信的都沒了,你看如何?請殿下定奪!”智雲不停地撥打著箭鏃、石塊,亦氣喘籲籲:“二位軍師快走,情況危急,不用管我了,快回國奏明父王。”
這兩位妖道功夫不凡,神色淒楚,泣聲道:“殿下,我們走了,多保重!”言罷,背靠背,兩手一貼峭壁,如燕子似的疾飛山頂,殺條血路,奔北國而去。
再看智雲太子,披頭散發,衣衫淩亂,外衣被箭射的一個洞連著一個洞,拚命頑抗。
昆侖俠見山道上僅有智雲一人,梆子連響三下,綠色令旗擺動,宋軍停止了進攻。昆侖俠一個飛身,從懸石上下來,落在智雲麵前。
未等周印開口說話,智雲即上前一步,劍“啪”朝地上一插,單腿一跪,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一抱拳:“周大人,我這有禮了。”
周印暗忖:周印,周印,智雲能現在交出二虎盞,你斷不能與之作仇,相當年楊六郎與韓昌都能握手相交,何況我倆並無仇冤,還是應放他回國呀。想到這,昆侖俠右手劍換左手,上前一步,探身道:“五殿下,請起!”右手前伸欲攙智雲。一個“請”字未說完,智雲右手朝胸前一探,掏出馬牙獅子錐。
書中交代,智雲擅打毒藥鏢、毒藥箭。今日走得急,此錐未用毒藥浸泡。就見其右手一揚,“周印,我與你拚了!”錐直奔周印前胸飛來。昆侖俠大驚,急中生智,身子往上一聳,欲躲過此錐。怎奈距離太近,錐速疾快。就聽“唉喲”一聲,昆侖俠倒退三步,撲通栽倒。錐正中其小腹。
說時遲,那時快。智雲猛拔寶劍,一個箭步躥了上去,左腳一點周印前胸,右手劍一擺,“給我去了吧!”就在這危急之時,從其身後飛馬躥上一位英雄,喊聲“你個賊人!”一根金槍“當啷”撥開智雲的寶劍。智雲還未直起身,“啪”槍尖已抵其前胸。智雲嚇得一晃身閃開。壞!此人抽槍頭調槍杆,直奔智雲下三路。智雲一看“待我走。”身子剛起,“啪”槍杆正打腿彎。智雲頭一暈,眼一黑,撲通栽倒,正跌在昆侖俠周印麵前。
周印強忍傷痛站起,左腳一踏智雲胸口:“給我綁了!”上來三名宋兵,把智雲摁住,鷹拿燕雀,繩捆索綁。
這時後麵又躥上來一匹黃膘馬,馬上之人對使槍英雄“哼”一聲。此人正是老帥於天化,剛才救周印的金槍將正是少帥於文龍。
於文龍明白父親剛才之意,是埋怨他功勞讓給了周印,而他認為周印是欽差大人,智雲也是他從狼當山一直追攆到此的敗將,又是這次伏擊戰的總指揮,功勞理應他周大人的。遂對父親搖了搖頭,意思這功勞不能搶。
於天化心想,今日逮住了智雲太子,頭功重大,進京可以官上加官,職上進職,孩子你恁傻!這爺倆的暗示,昆侖俠看得一清二楚,未動聲色。
智雲被押走。周印來到老帥於天化、少帥於文龍二人馬前,抱拳躬身施禮道:“於元帥,於少帥,感謝救命之恩,怪我一時大意,險些送命。”
於家父子趕緊甩鞍離鐙,翻身下馬,還禮。於天化道:“哎呀,周大人使不得,誰能料智雲如此陰險狡猾?”
於文龍道:“周大人,你是大意了,智雲劍往地上一插,我就飛馬過來,想提醒你已來不及了。兩軍交手,不能伸手攙他,我急緊來救大人還是慢了一步,讓你受傷了,於文龍有罪也。”
周印道:“拿下智雲的功勞是你父子的,我會在皇上麵前為你們請功。”
於文龍道:“哪裏敢當,功勞理應是周大人的。”
“不必推讓了,再推辭,少帥就客氣了。”周印認真道。
二人你推我讓。於天化心說周印倒挺義氣的,一旁哈哈笑道:“這事以後再談,周大人,咱們回營!”
於文龍見周印腹部血染一片,忙道:“我先為周大人治傷吧。”
周印道:“多謝少帥!”
於文龍從胸前百寶囊中掏出一根銀針,往周印小腹上血跡一點,證實馬牙獅子錐沒毒,遂轉身來到瀑布下噙了一口水,回至周印跟前,左手從胸前掏出一張紙符,右手把錐拔出,隨即將符貼於傷處,“噗”口中水往符上一噴。符揭下,周印小腹上連個疤痕也沒有。
周印讚道:“少帥,真乃高人也!不愧是楊五郎之徒。”
於文龍道:“哪裏,哪裏,周大人過獎了。”言畢,傳令軍士打掃戰場,清點傷員。這次大捷智雲全軍覆沒,宋軍也傷亡近兩萬。
次日天亮,昆侖俠傳令留下兩萬人馬繼續把守雙龍關。之後同老帥於天化、少帥於文龍帶著六萬兵將押解智雲,一奔東京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