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宋軍雙龍山大捷,智雲被擒軍覆沒(2 / 3)

部署完畢,眾將各自回營準備,單等智雲來。這就叫挖下戰溝擒虎豹,放下金鉤釣銀鱉,來一對拿一對,來兩個擒一雙。

次日辰時,智雲人馬一身宋軍打扮,白虎山賊人服飾不一,急匆匆到達雙龍山南麓。

先頭人馬已抵山口,見有守軍,便高聲吆喝:“前麵守軍聽著,現有大宋朝東閣王丞相奉旨出京催貢,快快閃開!”

話音剛落,南山關門衝出一支宋軍。正是老帥於天化和少帥於文龍,各帶五百兵丁列站關門兩側。

當下隊伍中一頂金剛八抬大轎徐徐而來,轎前鐵甲衛隊正中是三員馬上將,左右長槍護衛,隨後是短刀隊,兩個道士相伴轎子兩側。

轎裏是智雲,左右妖道是月中仙老苗壽和神手無影苗太公。

少頃,轎前衛隊接近雙龍山口,擺開陣勢。旗牌官跑過來稟報。智雲聞稟,傳令慢行,撩開轎簾,對左邊的苗壽道:“苗軍師,臨來時這裏沒有駐軍,速去打探,何人率軍阻擋?”

少時,苗壽回稟:“五殿下,聽一樵夫說,這支人馬來雙龍關駐守兩個多月了,領兵之人是大宋東京汴梁原鎮京元帥於天化和他的兒子於文龍。他們沒發現我們真實身份,正列隊恭迎呢。”

智雲鬆了口氣,傳令大小三軍馬不停蹄,急緊出關,不許停留片刻,違令者斬!隊伍一下子加快了進山速度。

片刻功夫,智雲人馬走近雙龍山南關。智雲手挑轎簾向外觀看,關門上一杆大旗迎風飄擺,上書鬥大的“於”字。關門兩邊有一副對聯,高二丈有餘,上聯寫“宋運興隆啟聖明”,下聯配“傑豪效命赤心耿”。兩側列隊各有一千人馬,明盔亮甲,槍刀閃亮。西側頭前一家老英雄,年近六十,赤紅色臉膛,花白胡須迎風飄擺,頭戴金黃色合頁盔,身穿紅色戰袍,外罩镔鐵黃色玲瓏鎧甲,足蹬吞頭獸麵高底麒麟戰靴,四根護背旗,上繡龍虎彪豹,跨下一匹黃膘馬,左插彎弓,右佩劍,得勝鉤上掛著一把三環定宋大刀。這把刀重有六七百斤,連頭帶把長丈二餘,往那一站,威風凜凜,煞氣騰騰,有萬夫不當之勇。

且看東麵頭前這位英雄,十八九歲,獅子鼻,紅臉膛,跨動棗紅馬,手使虎頭鏨金槍,背插一鞭。

書中交代,此人正是五郎楊延德的得意門徒、於天化之子於文龍,背後這根鞭是五郎贈送的鎮山之寶――五龍鎮三鞭。此鞭擅打大羅金仙,看得見就能打得著。

智雲看罷,不由心驚,此人眉宇之間煞氣凜然。假如周印在此和這兩人聯手,我大隊人馬定有命喪此地之險也。想到這,智雲坐在轎裏,心中膽寒,手梢子發涼,對苗壽道:“速速過關!”

這時,藍旗官又跑過來稟道:“報——,守關的總兵要拜見大人。”

智雲傳令:“告之本相有要事出國,免!”

老帥於天化、少帥於文龍一聽免拜,勒馬回到本部軍隊。眾將士齊聲高呼:“迎接丞相大人出關!”

智雲的人馬急速開進雙龍山。於天化坐在馬身上看得清楚,前麵的軍士穿著宋軍服裝,慌慌張張前行;後邊的是山賊服飾打扮,根本沒換。表麵佯裝不知,心裏卻想,智雲呀智雲你也太膽大目中無人,一會兒就有你的好看了。

大隊人馬拖拖拖從他們麵前而過。少帥於文龍見差不多了,忙給父親使個眼色想動手,老帥於天化立時回應,不可輕舉妄動。心中道:孩子休要亂來,今日這盤棋是欽差昆侖俠周印主下呀。

半個時辰一過,信炮還未響。

智雲前麵的人馬距雙龍山北麵關口僅有六裏之遠了。這一段山路崎嶇不平,礫石遍地,十分難走,且路麵開始狹窄,兩旁俱是懸崖陡壁,有丈把遠僅能一人一馬平身而過。

智雲太子正位於峽穀中間地帶,石蓮仰首左右山峰,但見山頭上雲霧亂滾,難辨山頂之物,山風呼嘯,寒氣逼人。空曠的山穀中,偶有淒涼的山鳥鳴叫劃過,令人毛骨悚然。智雲心中暗道:天呀,天呀,助我也。假如周印在這布下重兵,和於家父子前後堵截,我將全軍覆沒也。怕有鬼,就有鬼。突然,空中“嘭!”一聲炮響,霎時,兩麵山上炮聲連天,號角齊鳴,旌旗擺動,矢石交下,北邊關口隨時被宋軍封閉。

老帥於天化、少帥於文龍一聽信炮響,立即率軍如猛虎下山衝殺而出,頓時把遼兵隊伍切為兩截。老帥一口三環定宋大刀一擺,催動胯下馬殺向後麵未進關之敵;少帥於文龍金槍一抖堵住了關內遼軍的退路。父子二人兵合一處,殺得遼軍人仰馬翻,亂作一團。前麵人往後退,後麵的兵往前擁,嗷嗷亂叫,自相踐踏,不知向何方突圍。

宋軍抓住時機,猛射猛殺一陣,忽然停止。這時東麵山半腰一塊懸石上,站一人厲聲高喝:“智雲,你還往哪裏跑?現在交出二虎盞還不遲,念你我兩國一直和睦相處,我放你們回幽州。”

智雲剛才聽到炮響,情知不妙,中了埋伏,已嚇得七魂跑了六魂,現聽見周印在空中喊話,竟呆若木雞,一動不動了!

軍師苗壽也失魂落魄,急匆匆走近轎前問道:“殿下,這便如何是好?”智雲定了下神道:“軍師休要驚慌!不可亂了軍心。”言罷,佯裝鎮定從轎裏下來,還是一身大宋文官打扮,頭戴烏紗,身穿一品蟒袍,腰扣玉帶,但斜下挎一把寶劍。

智雲抬頭,見日罩頭頂,昏沉無光,道路兩旁山峰陡峭,山上布滿了宋兵,數杆令旗位於周印身旁。智雲從斜下“倉啷”一聲,抽出龍泉寶劍,劍指周印罵道:“周印,你個小輩占山蟊賊露頭,半夜三更偷我神雷子綠倭鞭,今日在這,你豈奈我何?”

昆侖俠站在山半腰一塊巨石之上,高聲喝道:“智雲,你死到臨頭還膽敢嘴硬,看我豈奈你何!”言畢,手中梆子,連擊三下,身後黃色令旗擺動,就看兩邊半山腰弩弓藥箭雨點般而下,射得遼兵賊人哭叫連天,個個如掉頭的蒼蠅亂鑽。智雲及苗壽、石蓮等遼將左閃右躲,撥打箭鏃,指揮人馬往北衝。

周印一看,箭隻能傷到兵,奈何不了將。二次梆子響起,紅色令旗擺動,兩側山峰上賁門火炮齊發,襲向峽穀中的遼兵遼將,但見烈焰騰空,煙霧亂滾,燒得遼兵遼將兩眼難開,焦頭爛額,喧喧嚷嚷,自相踐踏,人撞馬,馬撞人,各自逃竄,隻有招架之力,沒有還手之功了。昆侖俠一看,遼軍賊人隊伍大亂了,三次梆子又響,黑色令旗一擺,周圍山腰上滾木礌石俱下。

三次猛打猛攻,遼軍被打得哭爹喊娘,鬼哭狼嚎,亂成了一鍋粥。智雲也指揮不靈了。

眨眼之工,天已傍晚。但見石蓮一手緊扣寶劍,渾身血汙,狼狽不堪。他一看白虎山、銅山寨、二虎莊辛苦經營多年的人馬死在自己眼前,徒弟王典也是手忙腳亂,不成人樣。雖說滾木礌石、弩弓藥箭奈何不了他,但隨從兵馬可就慘了。心中暗想,當初隨師父相當和尚莽雲助金時太王侯八月十五夜篡蕭家江山,一舉成功何其豪邁;師父差他帶三個徒弟潛進中原招兵買馬做內應,等待時機與南侵遼軍裏應外合,一舉拿下大宋江山,沒料到三十年心血付諸東流,眼看全部人馬就要命喪雙龍山了,自己還舍目斷臂,遍體鱗傷。想到自己有何臉麵回幽州見師父和國王、眾家文武大臣,遂心灰意冷,大失所望,淒慘地喊道:“五殿下,老臣無能,不能為你出力報效了,罪臣無臉麵回幽州,臣先走了——”言罷,劍往後一撤,一擺頭,“嘭”一頭撞向峭壁,頃刻腦漿迸裂,血流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