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張小七臥底虎穴,洪布顯手刃燕方(1 / 3)

第二十六回:張小七臥底虎穴,洪布顯手刃燕方

且說周印陪九師父黑蓮道子來到大廳,筵席早已備好。洪丞相、張小七作陪黑蓮道子。

膳後,四人到大廳相敘。黑蓮道子問周印:“孩子,從我砍石蓮一劍可知,他功夫了得。說句實話,本道也懼他的綠倭鞭。”又道:“白虎山賊人死守山不動,你們有何良策呀?”

周印起身施禮,道:“請九師父指點迷津。”

老劍仙道:“我看硬攻不行,你們若抓個白虎山賊將,作為誘餌送回,采取詐降臥底之計,可裏應外合破敵。不過,此臥底之人須有膽有略,功夫上乘,賊人對其陌生,倘若身份暴露,決不能承認。”

周印道:“前天,杜壽、白雷拿了燕方之子燕英、燕坤,現押在營中;派誰上山詐降,有點難處,我等與他們開戰幾次了,彼此麵熟呀!”

四人著急。突然,黑蓮道子一拍腦門道:“唉,眼前就有一人適合。小七,你是剛來的,白虎山人不認識你,冒一次險,做臥底如何?隻是此去處處凶險。”

張小七道:“弟子遵從九師父之命,隻是我下山匆忙沒帶兵刃,入白虎山會石蓮,送命事小,怕使命難以完成。”

黑蓮道子道:“周印呀,你手下可有寶刀寶劍了?”

周印道:“我們的兵刃,對方識得。”

黑蓮道子略一沉思,“倉啷”一聲,從背後抽出寶劍遞與張小七,道:“小七,接劍!”

張小七撲通一跪,對寶劍連拜三拜,磕了三個頭,遂雙手接劍。

“此劍叫納雲寶劍。”道長道,“我今贈與你,希望上山做三件事。第一件:拿回二虎盞。第二件:盜取綠倭鞭。第三件:殺死石蓮。三件事成其一,即可返營,否則休要回來見我!”

張小七道:“弟子謹遵師命!”又回首道:“請洪丞相、周大人放心,我若辦事不順,露了馬腳,被賊人識破,寧舍命亦不會吐露實情!”

三人連忙扶起張小七。

周印道:“此計惟我四人知曉。今夜我來看守燕英、燕坤,以防走漏風聲。”

四人議好,各行其是。

鼓打二更,張小七施展輕功,來到杜家寨後花園。

花園內有一口澆花井,井水早已枯盡,棄之不用。宋軍臨時作牢,把燕英、燕坤關在井內,井口上蓋著一塊巨石。張小七來到井邊,挪去石塊,一個鷂子入井躥下,就聽井下二人嗷嗷叫喊:“師爺呀,父親,咋不來救我們呀,孩子在這裏受罪呐!”

井口一亮,見下來一人,燕英驚問道:“是何人?”

張小七道:“我來救你們的。”

再看二人披頭散發,皮開肉綻,渾身血跡斑斑,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張小七揮劍削掉二人身上鐵鏈,背背一個,懷抱一個,提氣擰腰躥了上來。

霎時,有人高喊:“後花園進賊人了,快來人呀!”就聽“當、當、當”鑼聲連響一片,嘩啦圍上來二十多個宋兵。張小七一擺寶劍,砍倒前麵四個。

周印在遠處指揮宋兵,高喊:“勿讓賊人走掉……”卻是挪步不前。

張小七寶劍盤頭護腦,點步擰腰,躥上就近房坡,眨眼過了寨牆寨河,直奔白虎山而去。

宋軍喊叫追趕,攆至三十餘裏。

見追兵離遠,張小七遂放慢腳步,喘了口氣。少時,來到白虎山下河岸,有嘍囉高聲吆喝:“前麵何人?”

燕英道:“我們是燕英、燕坤,速擺船過來,我們上山!”

一人“啪、啪、啪”擊了三掌。眨眼間,蘆葦蕩裏出現一隻木船。

少頃,船泊對岸,兩個嘍囉背著燕英、燕坤在前,張小七在後,一同上山。拐過一山口,見王典、燕方、趙雷三人迎來。原來守山嘍囉已稟報他們。

燕方乍見兒子不成人樣,淚落如雨。燕英忙向眾人道:“多虧恩人相救,否則,我們兩弟兄性命難保。”

燕方走過來深揖一禮:“多謝恩人救我兒之命。”

王典見此人,身高九尺之外,細腰窄背,雙肩抱攏。往臉上看,麵如白玉,眉分八彩,目如朗星,通宮鼻子,四方海口,大耳垂輪。頭戴青色壯士巾,鬢邊斜拉茨菇葉,天藍色貼身靠衣,青絲鸞帶紮腰,雙褶蝴蝶扣,走穗相垂。肋下佩劍,墨鯊魚鞘子,劍穗飄擺。遂上前道:“多謝英雄搭救侄兒之命,請進寨相敘。”

王典、燕方各挽張小七一隻手,請他上山。

眾人到白虎山聚義大廳,天已大亮。王典吩咐打水淨麵,又著人去後洞稟報師父石蓮,燕英、燕坤回山。

眾人坐下,王典道:“請教恩人尊姓大名?怎知侄兒有難?”

張小七抱拳施禮,道:“回大寨主話,小的在狼當山大寨主徐英手下聽差,是西山口首領,姓張,名小七。前日早上,徐寨主得知宋兵攻打白虎山,特意差我來見大寨主打探情況,可需狼當山出兵相助。小的來到白虎山下,得知宋軍與白虎山已交兵。還聽說白虎山三寨主趙雲飛命喪宋營周印之手,宋兵還擒了白虎山兩位小寨主。小的想,空手怎見大寨主呢?就夜探宋營,救出小寨主作為上山見麵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