鳧的守望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囡囡站在山頂上大聲背誦這首詩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二了。
囡囡今年上初一,不愛說話,但很愛看書,尤其喜歡古詩。囡囡睡覺前經常嚷著爺爺給她念上幾句古詩,才肯鑽進被窩。溫庭筠的這首《商山早行》就是爺爺昨晚教的,念了幾遍,囡囡就背下來了。
囡囡是站在家門口對麵的大山上背誦這首詩的。囡囡的家就在村口,村口有一個水庫,水庫裏常年有人放養鴨鵝。囡囡放學不走大路,也不跟夥伴結伴而行,而是一個人沿著水庫邊的小路蹦蹦跳跳,或者安靜地蹲在水庫邊,用石塊打水漂。
太陽就要下山了,山頂的風涼颼颼的。囡囡歎了口氣,在枯黃的草叢邊蹲縮著。村裏外出打工的人差不多都回來了,囡囡的爸媽卻在電話中說回家的車票還沒著落。
“囡囡,吃飯囉!吃飯囉……”爺爺渾厚的嗓音從山腳下傳來。接著是幾聲山的回音。
囡囡走下山的時候,回頭又往村口的山路深情地看了一眼。
後天就是小年了,爺爺奶奶正在打掃廚房。爺爺說這是圖個吉利,辭舊迎新。囡囡躲在爺爺屋裏,又捧起了昨晚讀的那本唐詩。
爺爺剛走進屋裏,囡囡就問:“爺爺,昨晚你教我的那首《商山早行》,我已經會背了,剛才放牛回來的時候,還在山頂背了一遍呢。爺爺,最後一句中的‘鳧’字是什麼意思啊?”
爺爺在床邊坐了下來,笑著說:“就是‘野鴨’的意思。夏天的時候,咱們村口水庫裏就有好多‘鳧’。”
爺爺又問:“這首詩,囡囡最喜歡哪句呢?”
囡囡望了一眼窗外,小聲地說:“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爺爺臉上的笑容瞬間不見了。爺爺知道,囡囡又想爸媽了。也難怪,爸媽已經兩年沒回家了。
爺爺心疼地捋了捋囡囡的那對羊角辮,慈愛地說:“別看了,去玩會兒。聽天氣預報說,明天就會下雪,到時候就可以玩雪了,爺爺和囡囡一起堆雪人,好不好?”
“好!”囡囡緊緊地摟著爺爺的腰。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囡囡就爬了起來,推開窗戶一看,地上並沒有雪。
到了第三天,囡囡起遲了,是被爺爺推醒的。囡囡剛做了一個夢,夢見爸媽在村口的水庫邊放鴨子,囡囡就在水庫邊趕著鴨子下水,笑個不停。
囡囡從床上爬了起來,窗外已經是白茫茫一片。囡囡戴上了一條粉紅的圍巾,和爺爺在門口堆了一個大大的雪人。雪人堆好以後,囡囡把圍巾係在了雪人的脖子上,才極不情願地和爺爺回屋去吃飯。
等囡囡吃完飯出來的時候,雪人已經被人砸壞了,圍巾也不見了蹤影。囡囡急得直想哭,一扭頭,發現鄰居寶生和幾個小孩正在不遠處揮舞著那條圍巾,粉紅的圍巾在雪花中飄來飄去,晃得囡囡眼睛發紅。
囡囡跑過去搶寶生手裏的圍巾,可是她個頭低,怎麼蹦也夠不著。囡囡漲紅著臉,邊蹦邊哭個不停。爺爺循聲走到門口,寶生才嚇得把圍巾扔在地上,還扔下一句:“給你!沒人要的圍巾,沒人要的孩子!”然後一溜煙跑進了巷子裏。
囡囡撿起雪地上的圍巾,抽泣著蹲在地上,愣愣地望著村口那條鋪滿雪花的路。
那條圍巾,是囡囡十歲生日時媽媽從集市上買回來的禮物。
爺爺偷偷地摸了一把淚,走到囡囡跟前:“囡囡,咱們不理他們,咱們再堆個雪人,堆個更大的,好不好?”
囡囡沒有答應,含著淚把圍巾圍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後徑自走到牆角,拿起一把小鐵鍬,開始修補那個笑吟吟的雪人。
雪人堆好之後,爺爺進屋拿了一根胡蘿卜,準備當做雪人的鼻子。爺爺正要把鼻子安上去的時候,隻見囡囡堆在雪人旁邊,地上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跡:
爸媽是客,囡囡是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