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北:我曾用耳光打走女兒的初戀
百味人物實錄
2003年7月中旬,著名演員張光北和妻子陳煒異常忙碌、興奮,原因是從1歲起就寄居在南京姥姥姥爺家的女兒張思樂回到了他們身邊。女兒已經12歲了,當年的那個小不點,如今已出落成一個婷婷玉立的花季少女,張光北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欠女兒11年陪伴時光,“磨合期”不好過
與女兒分離11年,張光北和陳煒都拍了不少戲,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成績,卻未能參與女兒的成長,不能不說是莫大的遺憾,夫妻倆都覺得欠女兒的太多太多。
當張光北對女兒百般關心、嗬護的時候,卻發現女兒對他們有種說不出的陌生感。張思樂很少與父母交流,經常蝸居在自己的小屋裏不出來,張光北夫婦帶著女兒逛商場,張思樂很不習慣父母牽她的手,總是不自覺地將手抽回。北京的天氣幹燥,張思樂很不適應。她在學習上也遇到很多問題。她轉學到北京的第一堂課,老師讓她做自我介紹,她用南京話說:“大家好,我叫張思樂,來自南京!”她剛一張口,她的南京口音把大家都逗樂了,幾個調皮的男生下了課還學她。
還有一次,在語文測試前,老師讓學生把《新華字典》放進位鬥裏,說馬上開始考試了。“位鬥”就是抽屜,張思樂弄不明白“位鬥”是什麼意思,就把《新華字典》扔到了地上,老師看到了,大聲說:“哎,那位新來的同學,你怎麼把字典扔地上了!”張思樂特無辜地站起來,用南京話說:“老師,我真的不知道什麼叫位鬥呀!”一句話又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這幾件事發生後,張思樂在班裏變得很尷尬,她最怕的就是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她,在家裏也是悶悶不樂。張光北從女兒班主任那裏了解到具體情況後,心裏也很著急。他意識到要想讓女兒自信起來,應該先過語言關。於是,他和妻子著力培養女兒說普通話的習慣,張思樂也明白自己在班裏老是受嘲笑的原因,努力地和爸爸媽媽練起了普通話。
轉眼間,張思樂已經讀初二了。那段時間,張光北又演戲又當製片人,工作千頭萬緒,對女兒的關心也少了許多。一次摸底考試,張思樂成績考得很差,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被媽媽訓了一通。張思樂一賭氣,留了張字條就跑回南京找外公外婆去了。
聽妻子說女兒回南京了,張光北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過失。他拋下一切事務,和妻子分頭飛往南京,在嶽父母家看到女兒安然無恙,這才放下心來。嶽父把張光北夫婦拉到一邊,悄悄問:“樂樂怎麼一個人來這邊了?是不是你們打罵她了?”張光北倒也不隱瞞,把這段時間對孩子疏於關心的情況說了出來。張光北的嶽父是大學教授,他認真地給女兒女婿分析:“思樂12歲才回到你們身邊,你們和孩子的磨合期還沒有過,作為父母,你們要擺正心態,多理解孩子,多關心她的心理變化,這樣你們才能和諧相處!”
嶽父入情入理的分析讓張光北心裏透亮,他為自己因忙於拍戲而忽略了對女兒的照顧感到內疚,決定用濃濃的父愛消除女兒心裏的陌生與隔閡。張光北和妻子商量,專門準備了一個精致的日記本,放在客廳的抽屜裏,並對女兒說:“樂樂,這是我們一家三口的《心靈對話簿》,我們每個人有心裏話都可以寫在上麵。”
張光北首先在日記上向女兒道歉:“樂樂,爸媽以前忽略了你,對你關心不夠,今後一定好好表現,你能給我們這個機會嗎?”第二天,張光北在日記本上看到女兒的一段話:“爸爸媽媽,在外公外婆身邊生活時,我曾怨恨你們心裏隻有拍戲,沒有我這個女兒的位置,現在我才知道,你們有多愛我,我一定好好珍惜!”
就這樣,張光北和妻子借助日記本與女兒進行心靈碰撞,在一行行充滿真情的文字中,張思樂心裏的隔閡和陰影漸漸消散,與父母的心慢慢靠攏。
女兒監督老爸戒煙施妙計,老爸“打跑”女兒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