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學堂:發現K12教育新藍海(2 / 2)

無心插柳的推廣,使愛學堂順利地切入了體製內市場,截至目前,已經覆蓋了近千所學校。

愛學堂的後台數據顯示,一個學生在其網站平均的停留時間可以超過15分鍾。一個視頻在3?5分鍾左右,這說明用戶至少會看2?3個視頻。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大部分注冊用戶是00後,而且基本都是自己注冊的。運營的結果使團隊更篤信一個結論:孩子不是沒有創造力,也不是不愛學習,隻是從來沒人把學習這件事變得有趣、變得讓他喜歡。

孩子們和老師們對產品的喜愛使原來舊有的教學流程開始發生變化,課前有更多的教師推薦學生去體驗預習,這在過去是很難實現的。同時課堂上的微課程又為教師的授課增加了趣味和笑聲,間接地提高了課堂效率。而在前兩個環節的用戶沉澱,使得課堂和係統背後的內容積累、教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成為可能,也進一步順利地完成了課後這個環節,使得整個教學形成了閉環。

在體製內學校推廣的過程中,團隊還發現,很多學校還在用老舊的教育方法教育00後,“學習體驗差到難以想象”。縱使配備了超大電子屏、擁有價值幾十萬的教學設備,放的依然是最沒勁的文檔和粗糙的課件;空有教學能力,沒有孩子喜愛的內容製作能力。而當愛學堂的產品呈現在教室中時,無論是孩子還是老師,都得到了意外的驚喜。

“傳統的網校製作的名師課,每節課請名師講的費用1000塊錢,再加推廣和後期製作的2000元,賣價通常是5000元/年左右。”汪建宏對比說,“而我們現在製作一節課要3萬?5萬塊錢,而賣的卻隻有15塊錢/月。”愛學堂的製作成本要高出幾十倍,銷售價格卻又是傳統網校的幾十分之一,低價高質的經營策略使愛學堂快速獲得了體製內市場,同時,可收費的推廣模式也讓更多的創業者順利加入到愛學堂的合作渠道中,業務發展進入了良性循環。

雖然課程達到了預期,但還沒達到團隊最滿意的程度,汪建宏希望在未來基於現在的用戶群體做UGC模式,讓孩子和老師成為課程的創作者,參與到MOOC的實踐中來。

“一個孩子願意在課程上花自己的零花錢買你的動漫課,已經很了不起了。如果他還能在參與的過程中創造出一些更好的形式和內容,那時產品會真正具備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現在的優質內容還是太少了,比如初中部分學科做完了,但其他學科還需要較長時間去製作。”愛學堂除了自己研發外,還不斷地和更多有優質資源的創業者合作,幫助他們梳理渠道,完善內容的認證,然後再通過愛學堂的模式把資源做到學校裏,完成收費的閉環和用戶的快速傳播。

為什麼愛學堂能把“寓教於樂”這件事做成?汪建宏覺得原因有二。一是過去的信息化手段和技術確實達不到,單是互聯網傳播這一件事,帶寬就拖了後腿。信息化在推動著教育的發展。二是用戶真的變了,不再是驅動力很強的80後,被爸媽念著“要好好讀書,上大學是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新生代天生是親近互聯網的,看著暴走漫畫長大,喜歡寓教於樂的形式,已經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去接受傳統教育形式。在近幾年甚至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會有更多的創業者和投資者湧進教育行業。愛學堂除了會持續進行教學產品和模式的創新外,也會給更多的教育創業者提供土壤和平台,讓分享經濟走入教育行業,一起助力在線教育的革新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