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特色並不限於商品,其他如良好的服務,華麗的店麵、誠懇的員工等,隻要發揮其中一兩項特點,就足以吸引顧客上門了。
怎樣才能成為百萬富翁
通過對遍布全國的豪華居住區住戶的調查,人們發現了一些怪現象。很多住著高級住宅、開著豪華轎車的人並沒有多少財產。他們可能掙相當多的錢,但全部用於開銷。
很多有著巨額財產的人都不住在豪華居住區,不到一半的百萬富翁居住在高租金的地方。
這次小小的頓悟,人們發覺大多數人與富豪之間的區別。大多數人還不明白的是財富跟收入並不是一碼事。如果你一年掙100萬美元,又花掉100萬美元,你是富不起來的。隻不過過著高消費的生活,財富靠你積累,而不靠你花銷。
你怎樣才能變得富有呢?同樣,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誤區。靠著運氣、遺產或者智慧獲得巨產畢竟是極少數。財富更多的是一個不屈不撓、孜孜不倦艱苦工作的結果,尤其還要靠自製力。哪些人有成為富翁的傾向呢?不是你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在金融界上層投機取巧的涉獵者和引人注意的花花公子。一般人有100萬美元或更多的淨財產,通常都是在同一個城市度過所有成年時光的商人。他們擁有一個小廠、一係列的商店或者一家服務公司。他們的婚姻反複無常,住在中產者的地區,與那些財產不及他們幾分之一的人們為鄰。他們是強迫性的節約家和投資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掙錢。
這麼看來百萬富翁都是木頭人嗎?根據好萊塢的標準,也許是吧。但是這些傻瓜卻有他們令人感興趣的絕招教我們如何賺錢。
觀念的不同是一些人和百萬富翁們之間最大的差異。我也從研究中發現了一些致富的規則。下麵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幾點:
1.在財力線下量入為出
最成功的財富積累者,他們的房子、汽車、度假以及娛樂的開銷都遠遠低於他們能夠負擔的水平。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東西很少或者根本不帶來利潤,這些富商們更願意把錢用於投資或者他們的生意上。這是一種態度問題。
正如很多富翁們知道的,豪華住房是一項不經濟的投資。如果150000美元的住房住得下人,幹嗎要買500000美元的住房呢?多出來的這350000美元可用來掙利息或買股票。
百萬富翁們深知,買了一套豪華住宅,無疑也就買了一種豪華的生活方式。你的財產稅會直線上升,而且保險費、水電氣費以及附近服務機構的價格都會比過去高。富商們說,遠比大房子頭痛的事是隨之而來的潮水般的問題。
富商們的這一觀念還體現在他們的汽車上。很多人坐的都是不顯身份的老式轎車。億萬富翁山姆·華頓是華馬特百貨公司的創始人,他駕駛的是輕便小貨車。另一個老板說:“我盡可能用最少的錢買最大的車。”
一個百萬富翁能省儉到什麼程度呢?紐約一名教師對股票產生了興趣。幾年後他辭去了教書工作到了消防隊。為什麼呢?因為消防隊員的時間很多,他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跟蹤他的投資。
在他年近60歲時,他的財產淨值已經積累到了500萬美元。但他仍然靠他作消防隊員的薪水過活,而且在消防隊一直呆到了退休。這就是富人們的另一個觀念:不想失去他們的養老金。
2.強調財產淨值而不是收入
多數百萬富翁衡量成功的標準是財產的淨值而不是收入。他們不是把錢拿回家,而是盡可能地投資於他們的生意、有價證券、股票和其他資產,為什麼呢?因為政府不征財富的稅,而是征收入稅,那麼你拿回家消費的錢越多,政府從你這裏收走的錢也越多。
以最快的速度積累財富的人都有一種盡可能把每一美元用於投資而不是消費的傾向,當然,他一邊用投資所得進行再投資的同時,他也看見了他的財產淨值的直線上升。這也是一種觀念。
3.采納好的建議
那些最成功的財富創造者總是很注意聽取專家的意見和錢的投向。把大量錢財花費在汽車、遊艇和房子上的人,總是對投資很吝嗇。而吝嗇於享樂的人都總是很願意把大量錢財投到合法的金融良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