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在看到沒有梳子市場的地方開辟出了極有潛力的市場,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
快餐粥救活了民辦科研所
何玉銘從部隊轉業時,年僅25歲,他自願應聘到邢台市技術開發研究所任所長,實際上這是一所新籌建的民辦科研機構。
借來的科研經費快用光了,職工人心惶惶,企業陷入困境。今後的出路在哪裏?
一天。何玉銘閱讀《經濟日報》,一篇《話粥》的文章引起他的注意。文章說:“粥食是我國飲食文化的一份珍貴財富,‘幹稀搭配’正適合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和消費水平。近幾年,我國食品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唯獨忽略了粥食。倘若挖掘、開發配有中藥及其他輔料的各種傳統名特粥品,完全有可能同‘北京烤鴨’、‘麻婆豆腐’等中華風味食品一樣飲譽世界。”
讀完後,他想: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有的人雖然喜歡喝粥,可是沒有時間熬粥。如果開發一種既保持粥的風味和營養,又方便快捷的方便快餐粥,肯定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年輕人說幹就幹。他首先給開發項目確定了高起點:快餐粥以天然優質雜糧為原料,用物理方法製成,不使用任何添加劑,是一種能保持天然色、香、味的綠色食品。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精心選擇原料,反複研究原料配比,控製溫度差異,一遍一遍地作烘幹實驗。
實驗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隨著機器的隆隆運轉,一股潔白光亮、散發著清香的細流湧了出來。
“我們成功了!”人們鼓掌、歡呼。
1990年4月,快餐粥通過了省級專家鑒定,被指定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標誌產品,獲得了第二屆全國新產品新技術展銷會金獎等多種獎項。短短4個月就簽訂技術轉讓合同20份,在14個省區市有20條生產線相繼開工,成交額逾百萬元。
這個在常人眼裏看不上眼的快餐粥卻能使企業起死回生。
包裝自己的產品
先講一個買櫝還珠的故事:
楚國有個商人到鄭國去賣珍珠。
為了吸引顧客,他在珍珠的包裝上煞費苦心。他用名貴的楠木做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盒子,盒子上不但刻著精美的古代圖案,而且用香料熏過,這樣以來,更加香氣襲人。
他的珍珠一取出來,就立刻被一個鄭國人買了去。可是,這個鄭國人花了大價錢卻把珍珠還給了這個楚國商人。因為他看重的是商人的盒子,而非他的珍珠。
這個故事一向被人們用來譏笑鄭國人的愚昧,可是在我們今天看來它卻隱含著重大的商業哲理。商場即戰場,在現代商業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要千萬避免“一流商品,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的陷阱,必須打好產品包裝這張牌,搶眼的包裝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也會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
美國就有一位專門經營包裝紙的商人,就因為這個而發了大財。這位叫做喬治的商人,當年窮的一窮二白,有時連一塊麵包都買不起,隻好一個人挨餓。為了養家糊口,他從事了很多工作,但是都沒有成功。
有一天,他正想到一家麵包店買一塊麵包,看見店員正用報紙為顧客包麵包。他突發奇想,到處都在用報紙或者白紙包麵包和其他商品,這樣既不衛生又不好看,嚴重地影響了顧客的購買欲望。為什麼不把包裝紙換成彩色的呢?這樣可以達到美觀新穎的效果,滿足了顧客們的視覺感受,同時也能保證衛生。此外,還可以刺激大眾的消費欲望,提高商品自身的附加價值;如果再在上麵印上廠商的名字、地址等還可以起到廣告的宣傳效果。這可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呀!
喬治的偶然想法,給他的人生帶來了轉機。第一批包裝紙賣了出去,經過這種包裝紙包裝的商品也賣的特別好,價格也上去了。人們紛紛購買經過這種包裝的商品,廠家就紛紛采購買喬治的這種包裝紙。於是,喬治的生意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