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創富有技巧(2)(3 / 3)

也許有的經營者會這樣認為,中華民族有著講究信用的傳統,民間就有“一諾千金”、“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類的格言警句,古人做生意時,也有憑口頭上的“君子協定”的情況,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經營者就是自覺不自覺地憑口頭合同做成了生意,輪到我怎麼就不行了呢?事實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靠“君子協定”搞經營、做買賣的做法,已愈來愈暴露出其相當大的局限性和危險性。有的經營者,僅憑買主一張白條,便將價值十多萬元的商品發出,結果被騙子鑽了空子。有的經營者因為是熟人關係,在未立任何字據的情況下,就達成數十萬元的“君子協定”,結果僅僅是“口頭協定”而最終違約,官司打到法院也沒有用。由此可見,從“君子協定”出發,什麼事情都憑一拍胸脯,講哥們兒義氣,就認為“萬事大吉”,或者輕信親友的口頭擔保,終究是要吃虧的。眼下,社會前進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完善,人們的經濟關係也日趨複雜,多元化的、複雜的現代經濟關係,不能也不應依賴個人的品德和賭咒發誓來維係,而應靠法律來保證。靠法律保證,經營者就不能再糊裏糊塗地搞“口頭合同”、做“君子協定”這種不受法律保護的事情了。

準確掌握防詐技巧

有人說,商場即戰場,要想在商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學習一些商場製勝術。主動出台、攻占市場是製勝術的一個方麵;嚴密防守,不給對方有可乘之機,識破詭計,防範並戳穿欺詐,也是製勝術的一個重要方麵。

詐術,這是一種完全以虛假的事實,用詭詐言行施行的騙術,在行為上多數是隱瞞真相、虛構事實、偽造證件和假冒身份;在言語上多數是裝腔作勢、花言巧語、大吹大擂,有時運用一套虛假的“偽理論”。不要以為虛假的行為就一定好辨認,也不要認為“假的東西總會現原形”,而要注意到,在你認識到他是虛假事實之前就已經上當受騙,“事後諸葛亮”和“哲人的自慰”無益於“真刀真槍”的競爭。虛假的東西常以“美貌”展現,因而可以迷惑人心。花言巧語,能獲得心理上的好感,使一些“鐵石心腸”的人上當;“偽理論”常以“真理”的身份騙取人的信任。不花一番功夫,不動腦筋常被其所誤。

花言巧語、迎合人心是詐術的伎倆,作為局外人可能容易識破,如果被施詐者作為花言巧語攻擊的對象,有時會在心理上莫名其妙地對他產生好感。這種好感,可以使你忘乎所以,“人皆喜歡聽好話”,這是人需要讚賞的客觀心理的表現。任何人都有讚賞的需要,有的心理學家將需要讚賞作為人的“本能”。人本來就有愛聽好話、不愛聽壞話的心理傾向。因此,這在心理上就有被詐術所傷的基礎。對此,除了訓練自己習慣聽反麵意見、聽壞話之外,別無妙法。在複雜的競爭活動中,單純有聽反麵意見的習慣還不足以防範詐術的進攻,高明的心理競爭者,應當安排一個從反麵看問題、專門提反麵意見的班子作“反麵思考性討論”,這樣,才有可能不被詐術所傷。

對付詐術的方法,首先要警惕其存在,然後要略知其中的一些內情。在心理上不要以為“美貌”就一定美,要防止貌美的吸引和迷惑。詐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借用美的魅力,從心理上去迷惑人。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審美。

實際上詐術包括了騙術和誆術,隻是表現形式大同小異,手段不一而已。

1.識破騙術技巧

商場中除詐之外還有騙。小騙一句話,大騙處心積慮,挖陷阱,設騙局,讓飛蛾投火,使對手無策,自投羅網,俯首就擒。這樣的事還少嗎?

一般的行騙是容易識破的,但要知道,經過心理學家和謀士們設計出來的“騙局”,是很難識破的。曆史上英國人曾經用“假蒙哥馬利”的騙局,在戰場上擊敗過希特勒的軍隊。事實說明真正的騙局是難以辨認的。

騙局的特點與詐術不同,詐術運用的是虛假,而騙局是人們有計劃地運用假假真真、虛虛實實的行為施騙於人,其中包含有一定的真實內容,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騙性。騙局沒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心理專家、謀略專家根據競爭的實際情況和需要,運用心理學、邏輯學的方式以及使用一些客觀事實,有計劃有步驟地行騙。有的直接施騙於競爭對手,有的則以廣大人群為行騙對象,從中獲得人心、錢財或達到某種其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