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費精算結果。前述的損失分布函數都是以麵積作為計算基礎的,若按照福建省目前每年每畝林地最大承保額400元計算,可得到按金額計算的受害人工林的損失額分布函數。據此,再利用效用函數,通過效用定價原理求得全省人工林都投森林火災險時,林農願意接受的總體最高保費為33998029.73元,商業保險公司願意接受的總體最高保費額36880825.05元。從宏觀層麵講,兩者相差2882795.32元正是造成森林火災保險業務不能順利開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是需要政府通過政策支持予以補貼的。從微觀層麵講,若商業保險公司承保福建省所有的人工林火災險,則每一公頃林農願意接受的最高保費和商業保險公司願意接受的最低保費分別為6.4532元和10.5005元,兩者之差4.0473元即為政府補貼每公頃人工林火災險的金額。若采用修正值定價,則林農願意接受的最高保費和商業保險公司願意接受的最低保費為每年每畝1.2952元和2.1075元,政府的保費補貼額為每年每畝0.8123元,或者每年每公頃12.1847元。可見,提高參保率不僅可以降低保費率,還可以削減政府補貼額。
3.保費與參保率的關係。如前所述,在研究微觀保費時,會受到參保率的影響。總體來說,提高參保率可以降低保費率。一般情況下,參保率越低,則保費率越高,且政府補貼金額也越大。參保率越高,則保費率越低,且政府補貼金額也越小。因此,政府與保險公司應當加大森林保險的宣傳力度。森林保險作為國家一項政策性保險,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全力支持,同時也需要保險公司和廣大林農的積極參與和配合。隻有在廣大林農的大力參與下,才能有效地分散風險,降低保險公司運營森林保險的風險,從而有效地降低森林保險保費率,實現林農、保險公司、國家的三贏局麵。
(二)建議
1.加強森林火災損失統計。政府作為森林保險的管理者和出資者,應當全麵細致了解森林火災的具體損失額。即借鑒日本,林業係統最高管理部門應當掌握全國全麵細致的森林火災數據。不僅要掌握各省的火災次數和總損失額,還要掌握每次火災的具體損失情況,包括損失樹種、損失麵積、損失樹種林齡、損失蓄積量、因火災施救造成的林木損失、人員傷亡、人員工作時數等。同時還要掌握森林火災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過火麵積,甚至還有必要分區、縣記錄每次森林火災的具體損失額。如此一來,不僅為森林火災保險的定價和費率厘定做好堅實可靠的數據支持,也為政府補貼額的計算提供科學的依據。
2.保險公司應當抓好森林火災保險的再保險工作。森林火災具有風險大、損失大等特點,保險公司在承保森林火災保險工作時,應積極抓好再保險工作,降低經營風險。保證林農的林地在遭受火災時能有效及時地得到相關賠償。
3.保險公司應當積極研究開發森林保險的綜合險種,並做好費率厘定工作。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森林保險業務萎縮的重大原因是森林保險險種單一、林農保險意識薄弱、投保積極性不高。因此要扭轉這種不利局麵,隻有增加森林保險險種、擴大投保麵才是解決森林保險業務萎縮的出路所在。針對不同的地理環境可以開發不同的森林保險險種,並且根據當地經濟狀況做好費率厘定工作,爭取到政府的財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