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利率(2 / 2)

(三)我國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

一個國家利率水平的高低受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的製約。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出發,決定和影響我國利率的主要因素有:

1.利潤的平均水平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息是平均利潤的一部分,而利率水平受製於平均利潤率。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現狀與改革實踐情況,這種製約作用可以概括為: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也就是說,利率總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數企業都承受不了;同樣,利率總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發揮利率的杠杆作用。在我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是能夠計算的,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率也可以得出一個近似值。如果大多數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上升,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率也會呈上升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利率的總水平應當調低。

2.資金的供求狀況

在平均利潤率既定的情況下,利率的變動則取決於借貸資金供求雙方的競爭關係。因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金融市場上商品的價格——利率,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受供求規律的製約。在借貸市場上,資金供求雙方構成兩種對立的力量,其對立的原因在於:利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供求雙方各自的經濟利益。因此,無論是資金供給方,還是資金需求方都希望利率的確定對自己有利。雙方圍繞利率的高低形成對立競爭的關係,又進一步影響利率的水平。

3.物價變動的幅度

在商品經濟中,價格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已滲透到各個方麵。當價格總水平上漲時,人們持有的貨幣貶值;當價格總水平下跌時,人們持有的貨幣升值。由於價格具有剛性,變動的趨勢一般是上漲的,因而怎樣使自己持有的貨幣不貶值或貶值後取得補償,是經濟生活中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這使得從事貨幣資金經營業務的銀行必須使吸收存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吸收存款;同時也必須使貸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獲得投資收益。所以,名義利率水平與物價水平具有同步發展的趨勢,物價變動的幅度製約著名義利率水平的高低。

4.國際經濟環境

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具備全球性規模,我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係日益密切。在這種情況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例如,資金流出會減少我國的資金供給量。如果要製約貨幣資金的流出,就必須提高利率。同時,我國利率水平的高低還受國家外彙儲備量的多少和我國經濟政策的影響。如果外彙儲備少或需大量引進外資,就要適當提高利率水平;相反,如果外彙儲備多或不需大量引進外資,就不必提高利率水平。

5.政策性因素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利率基本上屬於管製利率類型,由國務院統一製定,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利率水平的製定與執行主要受政策性因素的支配。這是與我國經濟基礎薄弱、地區及部門差異大、市場機製不健全、中央銀行宏觀調控能力尚不完善相對應的。因此,利率作為中央銀行可控製、可管理的經濟杠杆,成為體現國家政策意圖的工具。例如,1978年以來,我國利率政策經曆了多次調整與充實,並開始注重利率的差別,如不同種類的存款利率不同,不同期限的還貸款利率不同。此外,我國對一些地區、部門、企業實行了優惠利率政策,從政策上對其區別對待,以起到鼓勵或限製的作用。利率的差別體現著政策性的引導或政策性的限製,成為政策發揮效力的工具。可見,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率不完全隨著信貸資金的供求狀況自由波動,還受製於國家調節經濟的需要,受國家的控製和調節,從而成為體現政策意圖、實現經濟目標的工具。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利率作為金融價格的市場屬性日益凸顯,其作為政策工具的作用也是通過它的市場屬性發揮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