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透視“明星”涉毒:請“以我為戒”(2 / 2)

德藝雙失,吸毒不時尚

“吸點毒才有藝術靈感,這都是歪理邪說!”國家禁毒委員會副主任、公安部部長助理劉躍進一語刺破明星吸毒的“文藝麵紗”。

事實上,由於明星的劣跡,對其參與的作品和團隊造成了較大損失。黃海波被拘時正在拍攝《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劇組蒙受了很大經濟損失。王學兵參演的《煎餅俠》,已明確將刪除其戲份,另一部中印合拍片《印度奇遊》也將推遲上映。

柯震東則發微博表示自己在電影《捉妖記》中的角色由大陸演員井柏然接替,戲份將重拍。另外一部預計於今年7月上映的影片《小時代4》也確定刪除了柯震東的戲份。房祖名參演的《道士下山》中戲份的去留至今懸而未決。寧財神之前頗受觀眾歡迎的電視劇《龍門鏢局》和《武林外傳》,也很難在電視上看到重播。

輿論普遍認為,對劣跡明星的演藝工作實施“封殺”確有必要。而除了“政府禁令”,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互動體係,形成自覺抵製毒品的社會風氣,讓汙點明星自動失去舞台和市場。

中國演藝圈所麵臨的毒品危機,好萊塢早就經曆過。涉毒明星過多,以至於整個好萊塢工業不得不采取措施,來規避損失。大部分電影製片方對演員的上崗提出要求,他們必須在購買保險後才能簽署演藝合同。如果明星涉毒,保險公司會拒絕為其提供保險。一旦成功投保,保險公司會定期為演員檢查身體,這讓製片方規避了包括明星吸毒在內的多種風險。

記者了解到,在日韓等國家,藝人涉毒後除了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外,行業協會也會對藝人作出“封殺”處罰,同時若藝人因涉毒被“封殺”造成廣告商、片方的損失,應由藝人賠償。

“造夢者”更需守住道德底線

由於演藝明星的特殊身份,他們某種程度上扮演了社會尤其是青少年“造夢者”的角色。明星涉毒造成的社會危害和影響遠超普通人,可能直接導致社會價值觀的扭曲和顛覆。

“很多年輕人把明星當做偶像,也把明星的行為當做自己的行為準則。一旦他們喜愛的明星吸毒,他們可能就會受到引導,甚至認為沾染毒品也不是什麼違法犯罪的事,更有可能會把吸毒當做時尚來效仿。”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院禁毒教研室主任李文君說。

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夏學鑾認為,文藝作品具有引領社會思潮、樹立社會價值觀的作用,一旦塑造正麵藝術形象的藝人行為失範,在普通觀眾心目中,此前樹立起來的英雄觀、價值觀會產生扭曲甚至被顛覆。

尤其在互聯網時代,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明星藝人擁有龐大的網上粉絲群體,其中青少年占了絕大多數,明星吸毒的畸形狀態將對青少年產生很大的負麵影響。

事實上,對涉毒明星無原則的包容和支持已在青少年群體中出現苗頭。台灣藝人柯震東吸毒被查獲後,不少粉絲不僅沒有批評,反而為其辯解。

北京分司廳小學校長劉惠蘭表示,以青春、健康形象展現在公眾麵前的演藝人員深受社會公眾喜愛和認同,也是很多青少年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應秉持職業操守,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傳播社會正能量,真正成為青少年和社會大眾的榜樣。

(綜合摘編自新華網、《新周刊》、《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