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家客廳》出版之前,該書著者之一陳曉勤曾去上海安定坊、杭州春潤廬尋訪過。春潤廬位於杭州北山路54號,臨西湖而建,對麵是白堤,灰色外牆裏是兩幢黃色西式花園別墅。與過去的輝煌不同,現在春潤廬有點破敗,不少牆皮脫落,窗戶結了些蜘蛛網,牆角還堆了不少雜草、垃圾。如今那裏屬於政府,租住著七八戶人家。這裏已經與宋家沒有關係,這裏的住戶也不知道宋春舫是誰。
因為肺病,宋春舫48歲就早逝,而宋淇這一輩子也被肺病所累,以至於無法離開香港,雖然拖著病弱的身體,但宋淇一生又憑著自己的精明強幹在世事風雲裏起轉承合,穿梭於文化電影與商界。在上海時期,家底甚厚的他做藥品與汽車黑市生意,同時又對話劇感興趣,編有舞台劇《皆大歡喜》,更與錢鍾書、吳興華、夏濟安、夏誌清、傅雷、張芝聯等人皆有深交。
1949年移居香港後,所有家產化為烏有,宋淇不得不白手起家出外打工,他先後在兩大電影公司電懋與邵氏擔任重職,深得兩個電影強人陸運濤與邵逸夫的賞識;還長袖善舞,做過編劇,編過詩集,創辦過《文林》,執教過香港中文大學,籌組翻譯研究中心並任主任,更以林以亮為名在香港寫過大量文藝評論。在退休後,他居然靠炒股票獲利甚豐,以嬴弱之身,兩度白手起家,是真正奇人一枚。
迫不得已的遺產執行人
也許有了這樣光芒的父親,宋以朗多少顯得有點沉寂,事實上,他這一輩子也稱得傳奇。
宋以朗出生於大時代轉折之年1949年,四個月時隨家人從上海到了香港,1968年離港赴澳洲。他小時候沉默寡言,父親的同事甚至不知道他還有個兒子,宋以朗與父輩興趣迥異,1968年,他一個人去澳洲留學,主攻是數學,他不是那種上洗手間還在算的數學呆子,他還喜歡看電影、聽音樂,興趣廣泛,後來轉去美國,因為想了解自己專業又加學了心理學,後來他覺得心理學頗不科學,於是他再改學統計,由碩士讀到博士。畢業之後,他做過IT工程師,做過統計師,也做過FBI的同聲翻譯,後來更成為美國著名媒體調查公司的合夥人。“我找工作很順利,薪金高,要轉行也輕而易舉,無論是翻譯、金融分析,編程、統計、教新聞學等,我全都勝任。”
2003年回港定居後,他又開設了獨立個人博客“東南西北”,將中國內地的消息翻譯成英文,速度快而質量優,5000字的《南方周末》報道今天刊出,他第二天就已用流利地道的英文翻譯出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他的博客是英美報紙了解中國新聞的一個重要渠道。與此同時,他開始進入張學領域。
雖然他個人對於張愛玲的文學並沒有那麼大的興趣,僅僅隻是在十二歲時見過這個高高瘦瘦的女人。張愛玲在宋家寫劇本的兩周就是借住在他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