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大學指南》雜誌韓雨采訪稿(1 / 2)

附:《大學指南》雜誌韓雨采訪稿

流光碎影,紙上青春

——記山東曲阜師範大學附中高三學生韓雨

青春的她帶著張揚的麵孔,青春的她恬淡而寧靜:

“想把寫作歸結為花間華麗繁複的文字,

想把寫作幻化為指下潺潺流淌的樂章,

也想把寫作描述成那一次的千軍萬馬,四海潮聲。

但最終想起的仍隻是那句話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曲阜,是孔子的故裏。這裏曾經文采鬱鬱,是為禮樂之都;而今,它杏壇薪火依舊,洙泗遺風盛昌。一言以蔽之,聖人之地,鍾靈毓秀。

尼山之下,沂水之濱。韓雨就成長在這樣一個文化氣息濃厚的地方。從小喜歡讀書的她現在就讀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附中高三,已成為一個90後小作家,在2010年榮獲第六屆“雨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第八屆“葉聖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等榮譽,在全國各類報刊雜誌發表文章400餘篇,獲各類征文大賽獎項50餘項。

與書本的淵源

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在周末的夜晚,一個人在自己房間,邊吃著零食邊看書,看自己喜歡的書。

韓雨從2歲起,在媽媽的早教下開始識字,3歲便能閱讀對應小學二、三年級的少兒讀物,4歲識字達到4000多,5歲,在上小學前已經讀了千本書籍。

她從淺顯的《寶寶大世界》到較深奧的《世界童話故事100集》都讀得津津有味,看到精彩處,她高興得有時仰頭哈哈大笑。早期識字閱讀,豐富了她的內心世界,增強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辨別力。二、三歲時,在睡覺前,她常常成篇成段地背誦白天看過的童話故事,有時竟一字不差。書看多了,她有時自己作詩,編故事,看到綠油油的麥苗,她順口說出了“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草地綠油油。”早期識字閱讀使她小小年紀就從書本上知道許多知識,像有些動物還有夏眠,世界上最大的佛是樂山大佛等等。

大量的閱讀積累,是韓雨寫作的靈感來源。她可以說是比較喜歡寫作文的,邊看邊寫,別人用來玩的時間,在她這兒全用到看書和寫作文上。她喜歡保存著一些兒時幼稚的夢,然後把它們變成文字。她說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莫名其妙地希望自己生活在古代。——在一個青山綠水環繞下的小木屋裏,她一身白衣勝雪,手裏的劍微微一動,整個人已躍起,在竹林裏穿梭。當你凝神細看時,她已回到了原地,一切幾乎與剛才無異,隻有竹子的葉子不停地抖落下來……她微微一笑,回到屋裏,抬手,一曲婉轉的《春江花月夜》潺潺流去。一曲終了,她又來到書桌旁,眉頭一皺,手中的筆卻早已動了起來……很多好文章因此而生。

是的,這就是她童年的夢想----當一位古代的俠女或李清照那樣的才女。現在想來,非但不覺得可笑,而且將它視若珍寶藏在心底深處。

文字中的點點滴滴

我曾在課間時默默拿筆記下自己點點滴滴的夢,

曾珍重地在本子上描繪出一個陌生的奇異世界,

曾與同伴相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我知道現實遠沒有寫出來的那麼美好,隻是執意去回想它而已,

然後一遍遍地去寫,去想象,去勾勒夢中寫作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線條。

愛讀書的人內心總是很豐富的。

8歲時的韓雨已經稱得上是腹有詩書了,理所當然地早早接觸了寫作。那一年,她在《濟寧日報》上發表了第一篇作品——詩歌《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