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安全股神巴菲特的投資之道(1 / 2)

2008年12月31日,上證綜合指數以1820.81點收官,與2008年1月2日上證綜合指數5272.81點相比,足足下跌了3400多點。這說明2008年的股市中,機構投資者都嚴重虧損,普通投資者幾乎悉數被套。而在此之前,中國的投資者曾經曆過2006年、2007年年收益率超過200%的回報,瘋漲的股市讓眾多投資者欣喜若狂。驟然冷卻的股市,令投資者們措手不及,從數倍的回報到本金難保,巨大的心理反差讓很多投資者難以接受。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如過山車般的情況呢?實際上,是由於投資者根本沒有領會投資的根本原則。投資的根本原則不是盈利,而是保證本金的安全。

保證本金的安全正是股神巴菲特最為推崇的交易定律。巴菲特曾提出投資要遵循的三條原則:第一條,保住你的本金;第二條,保住你的本金;第三條,記住前兩條。這條原則已經成為投資界的金科玉律。

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巴菲特總是在市場最亢奮、投資人最貪婪的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而急流勇退。1968年5月,當美國股市一片狂熱的時候,巴菲特卻認為已再也找不到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了,由此賣出了幾乎所有的股票並解散了公司。結果在1969年6月,股市大跌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比上年初下降了50%甚至更多。巴菲特因此躲過了一次災難。

被稱為中國私募教父,“赤子之心中國成長投資基金”的創始人趙丹陽先生也是一位將“安全第一”放在首位,極少數堅持價值投資的人,他是成功躲過股市泡沫破裂所引發的災難的少數人之一。

在趙丹陽的投資生涯中,他一直堅信堅守自己的價值理念,將“安全”放在第一位。2005年,看到整個市場一口氣從1000點上漲到2007年2月份的3000多點,股指泡沫非常嚴重,股票的市盈率已經很高。堅定信奉價值投資理念的趙丹陽自稱自己已經找不到符合自己價值投資理念的股票了,整個資本市場已經不能讓他安心投資了。從3000點開始,趙丹陽就開始減倉,直至清倉。後來股指從3000點一口氣上漲到2007年10月16日的6000多點,整個市場又翻倍了。麵對市場財富增長的誘惑,趙丹陽旗下基金持有人坐不住了,意見開始滋生,越積越深,甚至對趙丹陽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判斷能力產生了不信任。在基金持有人的壓力下,趙丹陽依然堅持自己的投資信念。當時他所麵臨的壓力可想而知,其他基金包括公募和私募,絕大多數看多,甚至預測未來股指可以上漲到8000點,更有人拋出萬點論。別的基金的淨值不斷增長,而自己的卻增長的十分可憐,隻有區區的百分之十幾。其他的都有60%,個別的創造了翻倍的奇跡。

業績嚴重落後於同行,落後於股指,市場走勢和自己的判斷出現了嚴重的背離。這種背離幅度非常之大,達到一倍;背離的時間持續很長,達到一年。身受多重壓力,趙丹陽不愧為久經沙場的投資高人,他表現出極大的抗壓能力,就是不屈服市場,不屈服於基金持有人對高收益的期望,不屈服與基金排名,就是不加倉,不買入。

市場在瘋狂,趙丹陽堅持了自己的原則。

事實證明,趙丹陽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當瘋狂發展成瘋癲,當泡沫破裂,市場又回歸到理性之後,股指就完全失去了支撐力量,從6000多點一口氣下跌到1600多點,眾多基金虧損嚴重。當初認為趙丹陽踏空的人,這時啞口無言了,當初埋怨趙丹陽賺得這麼少的投資者,開始麵露內疚之意和敬佩、感激之情。

寧肯踏空,選擇清盤,不願意硬著頭皮買入,堅持安全第一。這就是趙丹陽的過人之處。

高明的棋師,首先是一個防守專家。在博弈過程中,布防嚴密,使對方無懈可擊。在此基礎上,才發起進攻,伺機吃掉對方的棋子,使原本均衡的攻防力量變為懸殊的對比,從而使對手屈服。股票博弈是一種零和遊戲,在這種遊戲中,所有的活動被分為兩種形式:其中一種行動的推進,是以另一種行動的退後為代價的。這樣的遊戲,決定了參與者非勝即負的結果。當然,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最終是屬於勝利的一方,在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要想達到這種的結果,同棋手一樣,投資者首要的不是要進攻,而是先要保住自己的實力,先立足存身,然後才能談得上賺錢。所以,先保本後賺錢,也就是先保證本金的安全再尋求盈利機會,就成了股市博弈的一項重要的入市原則。那麼,投資如何遵循這一原則呢?

1.寧可錯過也不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