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老服務中心戶外環境設計研究(2 / 3)

3.易識別性與領域性

在養老空間的環境設計中,由於老年人的視力和聽力明顯下降,對事物的分辨能力減弱,易識別性顯得非常重要,戶外環境的標誌性模糊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很多困難。在設計中,我們可以通過養老服務中心建築入口的交通位置造型及色彩的差異對老年人進行引導;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設計手法對老年人不斷地進行有意識的提示,比如:小品、雕塑、地麵鋪裝和指示牌等。

(二)老年服務中心環境設施設計要點

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活動空間呈現範圍不斷縮小的傾向,活動積極性呈下降趨勢,使老年人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局限在室內活動範圍內。所以,創造良好的戶外空間對老年人格外重要。

1.總體規劃設計要點

建設老年養老服務中心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麵,而養老空間的總體規劃是設計最重要的環節。老年空間總體規劃不僅要解決老年人的居住問題,還要擔當起提高養老戶外空間環境質量的重任。為此,在戶外空間規劃上要充分發揮各部分的功能,合理利用。具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圍繞老人基本需求,為其增加環境硬件。可采用無障礙技術保護良好的環境秩序,使社區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選擇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措施均要關注老人的特殊需要,體現人性化關懷。

第二,區域空間及道路網劃分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並與社區管理、生活服務、醫療保健、文體休閑、商業等銜接配合。

第三,社區中設置生活服務、醫療保健及緊急救助等環節,尤其注重對行動困難者、殘障者等的關注,遇到突發事件按應急預案采取措施。

2.入口空間設計要點

在社區環境中,入口空間對內外空間起到銜接作用,同時賦予人們視覺和心理上的轉換和引導。同時入口空間可以表現為一種文化內涵,包含特定環境的時代文化、區域文化和人文特點。

主入口空間體現整個養老服務中心的品質,是整體養老空間的門戶,雖然以交通功能為主,但是配合著廣場的設計可以作為交往的場所,是老人休閑、放鬆、散步的地點之一。社區的入口空間設計要結合所處的位置和區域,盡量在體量、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麵反映區域特點,與環境和人文統一和諧,同時造型要獨特、有新意,使入口空間能從周圍環境中得到強調,成為環境空間的視覺中心。

戶前入口空間是社區居民到室外必經的空間,是連接室內和戶外的過渡空間。它的使用率非常頻繁,因此對於此空間設計應有特殊的要求。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麵:

第一,老年居住建築陽麵開門。為適應老年人體質較弱的特點,老年人居住建築出入口宜采取陽麵開門,避開寒冷的季風影響。門前出入口內外應留有不小於1.5m×1.5m的輪椅回旋空間。

第二,老年居住建築出入口台階設計。居住建築出入口門前平台與地麵高差不宜大於0.4m,應用緩坡台階和坡道過渡。公共建築主要出入口應設老年專用通道或設兼顧老年涉足的通用出入口。主要出入口應盡量縮小室內外地坪高差,應用緩坡台階和坡道過渡,緩坡台階踏步踢麵宜取100~120mm,踏麵寬宜取380~400mm,坡道坡度不宜大於1/12,台階與坡道兩側應設扶手。出入口前可用升降平台代替坡道,出入口平台、台階踏步和坡道應選用堅固、耐磨、防滑的平整材料,宜用天然石料,不宜采用磚砌抹麵的做法。

第三,老年居住建築入口標識設計。老年居住建築出入口設計要考慮老年人記憶力衰退等特殊的生理特征,在造型設計上應具特色,標誌鮮明,宜於辨別。突出標誌性特色,可防止老年人迷路忘家,是老年建築功能的特殊需要。

第四,老年居住建築雨篷設計。出入口的頂部應設雨篷,一則可供躲風避雨,同時可以躲避上部墜落的物體。其覆蓋寬度應超過平台和坡道的寬度,雨篷向前挑出長度應超過入口台階首級踏步0.5m以上。

3.道路空間設計要點

道路空間是養老環境空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關係老人的日常出行、鄰裏交往、休息散步和遊戲消遣等多種行為活動,是老年住宅戶外空間設計的重點。合理的道路規劃不僅可以使車行和人行合理地分開,盡量避免交叉,還可以為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人車分流的交通組織體係最早在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首先提出。合理的人車分流係統可以保持居住區內部的安全和安寧,保證社區內各項生活與交往活動正常舒適地進行。人車分流的交通組織有平麵係統分流和立體分流兩種方式。平麵係統分流的特點是汽車和行人流線分開,車行道分級明確。車行設在居住區、居住小區或住宅組群周圍,並伸入小區或住宅組群內,在道路盡端設停車場或回車場。步行道則布置於居住區或居住小區內部,將綠地、戶外活動場地、公共建築和住宅聯係起來。立麵係統分流的特點是立體空間不同層次的道路實現人車分流,並通過抬高步行平台、建設屋頂街道和天橋等進行分流,利用車行道嵌入地下或半地下的方式實現人車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