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青銅器的收藏(1)(2 / 3)

在形製、紋飾的鑄造方麵我們就不能簡單地用對待實用器的眼光去看待,這是我們在鑒定時必須注意的。很多器物的形製紋飾都表明它不適於生活中使用,原因就在這裏。在青銅禮器上,各級奴隸主貴族寄托著他們的信條與期望,反映著他們的思想觀念。當這種要求用形製與紋飾表達仍嫌不足時,便訴之於文字。這就是中國青銅器銘文很多的原因之一。青銅器是物質的,但同時又是一種精神產品,這是中國青銅器的奇妙之處。

中國青銅器在鑄造工藝方麵有自己的特殊傳統。外國鑄造青銅器用失蠟法,特別是印度用此法可作很細巧的東西。失蠟法的範可以用幾次,產生一批形狀花紋完全一樣的青銅製品來。而中國不大用失蠟法。最早用失蠟法在戰國早期,在此之前是用合範法。對此外國曾有錯誤的看法。國外最早研究中國的銅器是從銅鏡開始的。因為銅鏡用失蠟法,所以開始認為中國是用失蠟法,但後來發現早期銅器並不是用失蠟法,於是又180度大轉彎,說中國無失蠟法,是從外國傳入的。這都不對。中國既有合範法,也有失蠟法。隻是合範法在商代與西周春秋時期大量使用罷了。合範法的特點是一般一範隻做一件,青銅禮器中找不出兩個完全相同的器物,每一件青銅禮器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無疑增加了中國青銅禮器藝術觀賞價值。

如前所述,中國青銅禮器是奴隸主貴族製度在青銅器上的“物化”,它用以表明奴隸製等級製度,以器的多寡與不同的組合形式來顯示不同地位、身份的貴族的價值,具體如天子九鼎之類,即青銅禮器在使用與埋葬時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組合關係。例如在商代盛行以觚、爵配對組合。一般奴隸主貴族墓葬常出一觚一爵。身份高的則多埋藏幾套。西周則盛行鼎、簋組合。尤其當時形成“列鼎”製度,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都有一定的規矩。這種組合體現了一定的功能。這是中國青銅器的又一特點。了解這一點對於分析青銅器本身及其文化背景都有重要意義。

而相比之下,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青銅器則不同。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國青銅器的特點,有必要在此簡單介紹一下其他國家青銅器的情形。

世界各國及地區使用青銅器的時間不一樣,其中以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使用青銅器最早,距今約有5000多年曆史。這裏曾是世界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其次是歐洲,再其次是印度,也有四千多年,與中國差不多。非洲稍晚,比中國晚1000多年。美洲的青銅曆史始於何時還不清楚,大約是公元以後的事情了。中國的青銅器製造年代在世界各國中是比較早的。

在印度河流域,使用最普遍的青銅器是工具與武器,有斧、鐮、鋸、刀、劍、鏃、矛頭等。還有手鐲、腳鐲之類的裝飾品。越南的青銅器製品與中國相仿。東南亞各國的青銅器受到中國南部青銅器的深刻影響。與中國北方鄰近的國家與地區的青銅器如曲柄刀、短劍、锛、弓形器等顯然與中國北方出土的某些器物相似。日本更不用說了,青銅劍、戈、矛等是由大陸傳去的。歐洲在公元前1600年後,邁錫尼文明興起,裝飾豪華的青銅武器是其代表。在此之前的米諾斯文明已進入青銅時代。巴爾於和東南歐也曾以青銅文化發達而著名。其中銅斧、三棱短劍、四棱錐子很有特點。而在西班牙與葡萄牙一帶,青銅也多鑄成武器,如刀、斧、劍、戟、弓箭。總而言之,中國以外的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青銅製品顯然以武器與工具為主,生活器皿為輔。而在中國恰恰相反,以生活(包括祭祀用的)器皿為主,武器與工具雖然不少,但畢竟所占比例較小。

在印度河流域,青銅鑄造技術較高。匠人們熟練運用熱加工、冷加工和焊接技術製造青銅器具。在公元前10世紀前後,歐洲人已知用失蠟法鑄造銅器,而埃及在公元前1567年至1085年之間已發明了腳踏風箱這樣的冶煉設備。世界各地的冶煉鑄造技術的發展不平衡。有的很先進,有些地區則落後。而中國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