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
——羅曼·羅蘭
10.1 通貨膨脹之謎
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在盧納商店,一個巧克力棒值600萬第納爾。或者至少這是經理尼柯萊在看到夜晚他老板發來的傳真之前的情況。短短的一則通告指示:“物價提高90%。”這家店在世界其他地方隻能算一個小本經營店,要不是店裏的電腦不能處理三位數變動,物價甚至應該上升100%。到現在為止這是尼柯萊先生3天內第二次提高價格。他用拖把擋住門,以防止討價還價的顧客進來。電腦在標簽紙上打印出新價格。經理和兩個助手忙著把紙撕下來並粘到貨架上。他們以前是把價格直接貼到物品上,但物品上貼了這麼多標簽,讓人很難弄清哪個是新標價。4個小時之後,拖把從門口拿走了。
顧客進來,揉揉眼睛看著標簽,數上麵有多少個零。當電腦打印出另一種商品價格時,尼柯萊本人也看著,這是一台錄像機。他自言自語:“是幾十億嗎?”準確地說是20391560223第納爾。他指著自己的T恤衫,T恤衫上印著一個詞“不可思議”,這是他曾經賣出的一種水果汁的牌子。他指出,這句話是對塞爾維亞經濟的絕妙寫照。“這簡直是瘋狂,”他說。除此之外你還能如何描述它呢?
自從國際社會實行經濟製裁以來,通貨膨脹至少每天是10%。如果把這個數字換算成每年的比率則會有15個零——高到沒有任何意義了。在塞爾維亞,在凱悅酒店1美元換到1000萬第納爾,而在貝爾格萊德地下社會控製的銀行裏要1700萬第納爾換1美元。塞爾維亞人抱怨說,第納爾和衛生紙一樣不值錢。
但至少在目前,衛生紙還很多。據說隱蔽在貝爾格萊德一條道路後麵公園中的政府印鈔廠正在一天24小時印製第納爾,以力圖與加速的通貨膨脹保持一致,反過來無止境地印製第納爾又加速了通貨膨脹。相信隻要發錢就能安撫反對者的政府需要第納爾來為關門的工廠和機關中不工作的工人發工資。它需要錢購買農民的農產品。它需要錢為走私掠奪和其他避開製裁的方法籌資,以便運進從石油到尼柯萊店裏的巧克力棒的每一種東西。它也需要支持兄弟的塞爾維亞人在波黑和克羅地亞打仗。那些手指感覺到紙張質量有問題的外彙交易者堅持認為,政府印鈔廠應該承包給私人印刷廠來滿足需求。
“我們是專家,他們騙不了我們”,一位外彙交易者拿著500萬張價值8億第納爾的鈔票這樣說。他信心十足地提到:“這些鈔票是剛印出來的。”他說,他從一家私人銀行得到這些鈔票,私人銀行是從中央銀行得到的,而中央銀行得自於印鈔廠——這是把黑市和財政部聯係在一起的一條罪惡管道。“這是集體瘋狂”,外彙交易者一邊說,一邊詭異地笑著。
上麵的故事叫做《600萬第納爾一個巧克力棒》,它表現了塞爾維亞曆史上的一次很嚴重的通貨膨脹。提到通貨膨脹,人人為之色變,下麵我們就來解開通貨膨脹之謎。
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持續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也就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征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隻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在金銀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不會出現此種現象。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而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因為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隻是金銀貨幣的符號,不能作為貯藏手段,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如果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就會貶值。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不變,而紙幣發行量超過了金銀貨幣量的一倍,單位紙幣就隻能代表單位金銀貨幣價值量的1/2,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紙幣來計量物價,物價就上漲了一倍,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貨幣貶值。此時,流通中的紙幣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增加了一倍,這就是通貨膨脹。在宏觀經濟學中,通貨膨脹主要是指價格和工資的普遍上漲。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麵、持續上漲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貨膨脹的影響
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必將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影響。如果社會的通貨膨脹率是穩定的,人們可以完全預期,那麼通貨膨脹率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很小。因為在這種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各種名義變量(如名義工資、名義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據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整,從而使實際變量(如實際工資、實際利息率等)不變。這時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唯一影響,是人們將減少他們所持有的現金量。
但是,在通貨膨脹率不能完全預期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將會影響社會收入分配及經濟活動。因為這時人們無法準確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名義變量,以及他們應采取的經濟行為。
1.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債務人而不利於債權人。在通常情況下,借貸的債務契約都是根據簽約時的通貨膨脹率來確定名義利息率的,所以當發生了未預期的通貨膨脹之後,債務契約無法更改,從而就使實際利息率下降,債務人受益,而債權人受損。其結果是對貸款,特別是長期貸款帶來不利的影響,使債權人不願意發放貸款。貸款的減少會影響投資,最後使投資減少。
2.在老板與工人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老板而不利於工人。這是因為,在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工資增長率不能迅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從而即使在名義工資不變或略有增長的情況下,使實際工資下降。實際工資下降會使利潤增加。利潤的增加有利於刺激投資,這正是一些經濟學家主張以溫和的通貨膨脹來刺激經濟發展的理由。
3.在政府與公眾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政府而不利於公眾。由於在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名義工資總會有所增加(盡管並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實際工資水平),隨著名義工資的提高,達到納稅起征點的人增加了,有許多人進入了更高的納稅等級,這樣就使得政府的稅收增加。但公眾納稅數額增加,實際收入卻減少了。政府由這種通貨膨脹中所得到的稅收稱為“通貨膨脹稅”。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實際上是政府對公眾的掠奪。這種通貨膨脹稅的存在,既不利於儲蓄的增加,也影響了私人與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曆了三次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分別發生在1980年,1988年和1994年。
測量因素
對通貨膨脹沒有單獨性的確實測量法,因通貨膨脹值取決於物價指數中各特定物品之價格比重,以及受測經濟區域的範圍。通用的測量法包括: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測量為“典型消費者”所購物品之價格。在許多工業國家中,該指數的年度性變化百分比為最通用的通貨膨脹曲線報告。該項測量值通常用於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雇員希望薪資(名目)能相等或高於CPI。有時勞資合約中會包含按生活指數調整條款(cost of living escalators),表示名目薪資會隨CPI的升高自動調整,其調整之時機通常於通貨膨脹發生之後,幅度較實際通貨膨脹率為低。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Producer Price Indexes)測量生產者收購物料的價格,與CPI於物價津貼、盈利稅負上有所不同,導致生產者之所得與消費者之付出產生差距。PPI反應於CPI升高而上升,具有典型的延遲性。雖說其具多樣化的組合,一般相信這種延遲的特性使得根據今日的PPI通貨膨脹粗估(rough-and-ready)明日的CPI通貨膨脹成為可能;各種論述與內容有極重要的不同。
批發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測量選擇性貨品之批發價格變化(特別是銷售稅),與PPI極為類似。
商品價格指數(commodity price index)測量選擇性商品售價之變化。若使用金本位製,則其所選擇的商品為黃金。美國使用複本位製,其指數包含黃金與白銀兩者。
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為基於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名目GDP與經通貨膨脹修正後的GDP\[即不變價格(constant-price)GDP或實質GDP\]兩者間所使用的金錢之比例(參見實質與名目經濟)。這是對價格水準最宏觀的測量。本指數也用來計算GDP的組成部分,如個人消費開支。美國聯邦儲備改用核心個人消費平減指數(personal consumption deflator)及其他平減指數作為製訂“反通脹政策”的參考。
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PI)(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rice index)。2000年2月17日,在半年一度的國會金融政策報告(亦即humphrey-hawkins報告)中,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聲稱將主要的通貨膨脹測量法自CPI改為連鎖式個人消費開支價格指數。
因為每一種測量法都基於他種測量法,並以固定模式結合在一起,經濟學家經常爭議在各測量法及通貨膨脹模式中是否有‘偏差’存在。例如,美國某委員會於1995年找出美國勞工部統計局(BIS)所計算出的CPI具有偏差。在對其偏差進行定量分析後,他們認為當年度的通貨膨脹遭過分誇大。因“快樂論”所帶來的科技創新增加與以平價品取代昂貴的商品,兩者都會降低CPI-U的升高率。另一個例子是在1980年代早期,無人居住的出租單位並不計入CPI-U與CPI-W的租金收入部分;在加計此部分後,通貨膨脹率實際上是極度的受低估,於是在1982年的CPI計算中加入了這項改變。
現存的爭論為應否計入關於快樂論的調整部分,包含人們會在高物價的地區不可企及時搬遷到較便宜的地區。也有人認為指數中的購屋部分極度低估了日常生活費用對房價的衝擊,亦極度低估了醫療費用在退休者的日常費用中的重要性。
通貨膨脹的成因
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通貨膨脹呢?主要有四個方麵的因素可以導致通貨膨脹,下麵我們來具體分析。
1.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度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於總供給的地步,此時,由於勞動和設備已經充分利用,因而要使產量再增加已經不可能,過度的需求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總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具體原因。
2.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成本或供給方麵的原因形成的通貨膨脹,即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又稱為供給型通貨膨脹,是由廠商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造成成本向上移動的原因大致有:工資過度上漲;利潤過度增加;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1)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
工資推動通貨膨脹是工資過度上漲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在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上,工資率完全由勞動的供求均衡所決定,但是在現實經濟中,勞動市場往往是不完全的,強大的工會組織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資過度增加,如果工資增加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則提高工資就會導致成本增加,從而導致一般價格總水平上漲,而且這種通脹一旦開始,還會引起“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工資物價互相推動,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工資的上升往往從個別部門開始,最後引起其他部門攀比。
(2)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
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是指廠商為謀求更大的利潤導致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一樣,具有市場支配力的壟斷和寡頭廠商也可以通過提高產量的價格而獲得更高的利潤,與完全競爭市場相比,不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可以減少生產數量而提高價格,以便獲得更多的利潤,為此,廠商都試圖成為壟斷者。結果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
一般認為,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比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要弱。原因在於,廠商由於麵臨著市場需求的製約,提高價格會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潤的限製,而工會推進貨幣工資上漲則是越多越好。
(3)進口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造成成本推進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如果一個國家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賴於進口,那麼,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就會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其形成的過程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是一樣的,比如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期間,石油價格急劇上漲,而以進口石油為原料的西方國家的生產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在實際中,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因各種原因同時推進的價格水平上漲,就是供求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假設通貨膨脹是由需求拉動開始的,即過度的需求增加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又成為工資上漲的理由,工資上漲又形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4.預期和通貨膨脹慣性
在實際中,一旦形成通貨膨脹,便會持續一段時期,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通貨膨脹慣性,對通貨膨脹慣性的一種解釋是人們會對通貨膨脹作出的相應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