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一點,被奘法師感動的國王不僅僅隻是康國王,其中就包括一樣事火為道的突厥葉護可汗。葉護可汗原本不信佛教,也是一個拜火教徒,但最終受到奘法師人格的感化,開始支持奘法師,並派人護送西行。
不過康國王感動了,還有康國眾多的百姓並沒見過奘法師,就在康國王感動之後,與奘法師同行的兩個沙彌與拜火教徒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奘法師來康國,了解到當地的習俗之後,也就沒有進那兩個寺廟居住。而那兩個沙彌卻比較死板,在裏麵燒香禮佛,結果被一幫拜火教徒放火驅趕。兩沙彌驚懼之下,趕至王宮,將此事告於奘法師,讓其向康國王反映。康國王聞沙彌之言,大怒,下令將放火驅趕沙彌之人抓起來,然後康國王召集都城百姓,下令砍去放火人的雙手。時百姓,聽聞後乃大震,不知國王為何如此。
閘刀,就在午時,向放火徒眾的雙手砍去。可是一個驚亮的響聲阻止了這次砍手行動,是誰在劫法場?
“刀下留手!刀下留手!”來人正是奘法師。奘法師乃言,罪雖有,但不至於此,他請來國王,免去了縱火者砍手之刑,就每人打幾棍子,驅逐都城了事。百姓見了後,乃曰:“國王將其砍手,然我佛慈悲,勸其感化。例如奘法師者,果高於拜火也。”
法場之上,一片讚歎之聲響起。“奘法師!奘法師!奘法師!!”沒有想到,全民信仰拜火的國家就這麼移風易俗了。
“自是上下肅然,鹹求信事,遂設大會,度人居寺。其革變邪心,誘開矇俗,所到如此。”就是說,自從此事之後,國中上下風化肅然,百姓再也不對路過的僧人放火驅趕,而且還開始度僧居寺。
之後,奘法師離開康國,繼續西行趕路,在經過了四五個小國家之後,又往西南走了三百多裏,到達了羯霜那國。史書記載又名史國,因為漢人當中很多姓史的人,祖籍就是在這裏。不過這裏的城市還在建設當中,奘法師就匆匆走了,走過了帕米爾高原的西邊,從山群中過千山萬嶺,到達了鐵門(今烏茲別克斯坦南部)。鐵門者,西突厥要塞也,過了這裏,奘法師就便來到了睹貨邏國。此地於大漢帝國時為大夏王國,然時過境遷,此地已分裂為幾十個小國,也都臣服於突厥可汗,物是人非。
奘法師在經過這幾十個小國家中的活國(今阿富汗昆都市)的時候,遭遇了一場慘劇,而這場悲劇的發生,對於奘法師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那麼,是怎麼回事呢?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