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戰亂所及,民不聊生,然大戰還未延至益州,故中原高僧紛紛南下,雲集益都禮佛崇教,風氣日盛,益都儼然一個新的弘法中心,各種經論都有宣講弘揚者。公元618年,連接長安和益都的子午道上,在一路南來的人群中,有兩個寬袍大袖的僧人裝束的年輕人十分顯眼。長者為兄,二十來歲,法號長捷法師,俗名陳素。少者為弟十七八歲,法號玄奘,俗名陳褘。
至益都二兄弟,名天下,捷法師至益都人氣聲望排名第一的空慧寺,一心弘法。奘法師,則低調,至清靜遼闊的多寶寺,苦心求學。時多寶寺,高僧多,常開筵,說大法,是益州,佛法會,排第一,高僧寺也。奘法師,於此處,跟名師,談天地,其中一法師,名為道基,感慨曰,此少年神悟,如此者,天才也。奘笑言,道基法師,奘今十七歲,不過一小沙彌也,隻是以最簡單的方法去行動,法師過謬了。
基法師對奘法師所闡釋的佛理無不心悅誠服。實愧也,吾名道基,卻不如一小小沙彌,慚也,沒有想到一山還比一山高,若此子成長起來,不可想象。就這樣青年玄奘的粉絲量,也迅速地增長起來,一堂經筵往往達數百人,聽眾都能迅速領悟他的佛法,公元620年,玄奘年滿20歲,受具足戒,成為真正的僧人,此時也已僧俗聞名,高僧之名如滔滔之江水,橫貫古今。三年後,奘法師離開益州,同樣的其兄長長捷此時也被稱為“陳門二驥”,就這樣名動天下的“陳門雙驥”開始西行求法之路......
奘法師言:“二哥,今戰亂不停,國政尚新,疆界不寧,欲要西行,有詔不許,我們約定,從益州出發,我西你東,我去探索西行之路,你往東邊,尋找大哥的蹤跡,父母雙亡後,大哥也遇險失蹤了,生死未卜。大哥,我和父母的約定,四弟我一定完成。還有“仁之世”的夢想,二哥,大哥的下落還有散落的瑜伽師地論殘篇就拜托你了,言罷四弟我去了。”
“四弟!二哥我一定會完成你的約定的,西域之前涼州玉門五關之後的伊吾城等我,再次見到你的時候,讓我再看到變強之後的你哦,再會。”
......
涼州城外,白皚皚的凍天,玄奘突然想哭,二哥......來不了了,奘心裏明白,他不來,一定是有大哥的消息了。捷法師知道四弟比他年輕,比他優秀,隻要尋到瑜伽師地論的殘篇,憑他的實力,他一人也可至婆羅門國求法,雖十萬八千,萬死之險,二哥我對你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加油......
大哥他是父母的心願,也是我的心結,救出他後,有一天我們兄弟四人會再會的,四弟,你的天才,不僅限於東土大唐。我知道你的誌比天高。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安心的去吧,西天的佛祖靈山,去綻放你的耀日光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