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高價賣出——量、籌相關指標實戰技巧(3 / 3)

●在X6頂點之後,日K線跌破均線MA144,如果沒有量能配合,或意味著該股將長期遇冷。事實上,從X1到X6,主力已經完成了套利出局。此刻,持幣不持股的主力在未將該股股價大幅打壓下來之前,毫無理由去高位買股,為散戶解套。

的行情中,關鍵點位的籌碼分布情況對照圖。圖中五個籌碼分布圖,依次分別對應於X1頂點、X2頂點、X3低點、X5頂點與X6頂點。

分析,有以下幾點需要強調。

●從X1頂點到X2頂點,在短短的一個三角形調整行情內,在第一波大幅下跌開始之前,籌碼分布形態上下部大片陰影區域已經消失殆盡——主力已經完成絕大多數籌碼的套利。

●從X2頂點到X3低點,主力不惜大幅打壓,洗掉了一部分散戶手中的獲利風險籌碼,以及一部分短線被套籌碼。從籌碼分布形態上來看,上方聚集區域明顯增大。散戶徹底被二次拉起的假多頭行情迷惑了,紛紛追高。毫無疑問,此時散戶跟風買入的籌碼,必然是主力高位派發的帶毒籌碼。

●從X3低點到X5頂點,籌碼分布形態上,下部籌碼基本消失徹底,瘋狂追高的散戶在籌碼分布上製造了一個高位聚集區域。

●從X5點到X6點,籌碼分布形態上,陰影區域重心稍稍下移,這是因為下跌過程中,不斷有試圖抄底的資金介入。但很明顯,這個位置的籌碼分布形態,距離主力的抄底標準還相差很遠。下一波行情會在何年何月,隻有天才知道。

關於籌碼分布的有關高價賣出問題,本書暫介紹上述兩例。讀者或依然還有印象,本書前期曾有提示,一方麵,主力莊家做一隻股票,前後周期可能持續一年以上——他們在時間周期上遠比散戶有耐心;另一方麵,不把價格打壓到難以想象、慘不忍睹的地步,主力絕不會介入——他們在下跌幅度上遠比散戶有野心。單比較這兩個方麵,筆者試問,你果真準備好了嗎?

9.3 跟隨主力高賣方法技巧

我們把跟隨主力高價賣出單列一節,基於以下兩點考慮。其一是傳遞並強化一種思想方法,投資者在做技術研究時,研究的焦點其實是主力,這個目標不能弱化更不能迷失;其二是量、籌有關技術方法在跟蹤主力動向方麵較有技術優勢。在本節的介紹過程中,讀者須關注以下三點。

●其一是量能的變化。還是那句話——“底部三月,頂部三天”。主力在底部有充裕的時間收集籌碼,戰線的拉長允許成交量長期低迷。但主力在頂部的時間卻往往較為緊迫,成交量必然有突出放大表現。

●其二是關注籌碼分布形態。雖然形態千差萬別,但主力的持倉成本信息勢必會在籌碼分布形態上有所表現。

●其三是注意各種技術方法的綜合應用。

提示

本書前麵曾經提示,利用籌碼分布形態判斷何時高價賣出,其基本依據就是看底部的主力籌碼何時消失。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基本上所有技術方法,尤其是量、籌有關指標,其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於如何發現主力的動作跡象——主力買進時跟著買進,主力賣出時跟著賣出。

9.3.1 跟隨戰術個股高賣技巧1主力戰術一:短周期滾雪球上漲,循環重複九陰真經。

案例背景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板塊個股興民鋼圈(002355)是2010年2月才上市的準新股。上市之後,該股價格急速衝頂,旋即回落,跌幅巨大。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該股經曆了一波“之”字形過山車行情。這是主力炒作新股的典型手法。

,為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板塊個股興民鋼圈(002355)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周K線走勢圖。興民鋼圈是一隻準新股,它上市以來的走勢代表了A股市場散戶打新、主力炒新的典型行情特征。我們先分析下周K線圖,看看這些特征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根據的周K線走勢,我們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以X1頂點為代表的新股首發衝高走勢,是A股市場散戶曆來熱衷於“打新”的根本依據。不過從籌碼成本的角度來講,這個依據不堪一擊,是個悖論。且不說新股上市未必全部走高,即便走高,散戶也不具備絲毫優勢。因為新股IPO股東構成往往十分複雜,有不少公司內部股、機構主力認購股成本十分低廉。對他們來說,首發日是否衝高都不是問題,因為他們始終穩賺不賠。更何況幾波調整之後,留下誰還能笑到最後?答案顯而易見。

●X1到X2的走勢基本是所有新股IPO的必然宿命。在這個階段,主力唯一的任務就是瘋狂打壓股價,收集流通於市場上的籌碼,不斷強化籌碼優勢。打壓過程往往暗無天日,一跌再跌。沒有幾個散戶能抗住這種殺跌陣勢,打新高位被套之後,這個階段最難熬。

●從X2低點到X7頂點,這一波拉升所代表的走勢,是一波真正由主力導演的拉升出貨行情。前期經過大幅殺跌,主力已經收集到足夠廉價、足夠分量的籌碼。此後,運作這批籌碼,拉升價格,高位套利,便是主力的核心任務。

●在拉升階段,主力操作手法千差萬別。以中從X2到X7的行情為例,主力通過四波調整震蕩,在較短的周期內實現快速高拋低吸,在每一波震蕩頂部攫取利潤,在震蕩底部收集籌碼。這種做法一方麵縮短周期,降低了主力的係統風險;另一方麵有效地吸引了一批較為執著的跟風散戶。手段之老辣,真可謂是九陰真經。

●X7頂點之後的跌勢,說明主力此輪套利已經完事大吉。由此開始的新一輪大跌,或意味著主力已經移情別戀,全然無心再陪散戶玩,改投它處,或意味著了結了上輪殺戮之後,再次殺跌開始新一輪籌碼收集。

明確了新股IPO的常規炒作過程,投資者自然就明白了何時應該介入,何時應該出局。總是見到散戶自責踏錯節奏,其實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於沒有搞明白主力那顆善變的心!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新股IPO由於上市時間短,前期K線、均線(尤其是周K線、月K線)走勢信息自然非常有限。對技術分析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無法逾越的天然障礙。因此,本書從一開始就不太建議散戶草率參與打新。

9.3.2 跟隨戰術個股高賣技巧2主力戰術一:長周期大尺度布局,隱秘實現乾坤大挪移。

案例背景

商業零售板塊個股大商股份(600694)是個中盤股。其市盈率、股價曆來都偏高,即便如此還是不斷受到市場熱捧。對於這種股價偏高的股票,主力自然也會十分注重風險回避。因此,我們看到主力在操作這隻股票時,有明顯的“長周期吸籌布局,大尺度震倉調整”特點。

,為商業零售板塊個股大商股份(600694)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周K線走勢圖。該走勢圖包含了2008年的大幅下跌,包含了2009年以來該股總體持續震蕩上行的走勢,還包含了衝頂之後震蕩回落的行情。我們先從周K線角度,從宏觀視角,重點分析該股走勢的技術特征。

關於的大商股份(600694)周K線走勢,有以下幾點需要強調。

●和前述案例類似,在的周K線走勢中,重要均線MA144起到了關鍵的平衡與支撐作用,主要行情均圍繞該線上下展開。同時,與一般個股不同的是,即便經曆了2008年的曆史大跌,周K線級別的均線MA144也未見明顯下探趨勢(),這恐怕是該股走勢持續強勢的一個重要映證。

●從X1點觸底開始,周K線啟動回暖行情,並先後突破重要均線MA34、MA55、MA89及MA144。總的來說,這些突破均較為平順,未見較大規模的調整。這足以說明兩點:其一是主力在底部收集籌碼非常順利,其二是主力急於把價格拉升到一定水平。

●X2頂點是周K線實現對MA144的有效突破後,股價正常回落調整形成的。從X2點開始,該股行情呈現出調整,拉升,再調整,再拉升直至快速衝頂的走勢特征。

●X3頂點是周K線結束圍繞MA144的調整後,股價依托MA144的有力支撐而發起的強勢反彈。讀者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大幅拉升前的首次熱身。

●X5頂點是真正的衝頂行為。X5頂點處,各周期均線與MA144之間乖離度陡然變大,周K線呈連續拉升態勢,成交量持續放大。這些指標均提示顯著的賣出信號。

強者恒強。A股市場上能持續多年保持強勁走勢的個股並不多,大商股份(600694)算是一例。它為什麼能這麼強?歸根到底還是主力高度控盤——主力也愛惜這隻股票,反複拉升炒作,輕易不舍拋棄。為大商股份(600694)周K線幾個關鍵節點上的籌碼分布形態對照圖。圖中五個籌碼分布形態依次對應於中的X1點、X2點、X3點、X4點及X5點。

的關鍵節點處的籌碼分布形態,映證了上述過程分析,比如說:

●比較中前兩幅籌碼分布形態,即中X1點對應的籌碼分布圖演變到X2點,下方獲利盤及上方套牢盤明顯向中部偏下集中。這說明周K線上從X1點到X2點,絕大多數行情裏,都是2008年高位套牢籌碼在不斷割肉,底部獲利比例較高的籌碼在不斷套利——這部分籌碼顯而易見絕大多數為主力擁有。

●中間三幅籌碼分布形態對應於中從X2點到X4點的調整行情。通過反複洗盤,籌碼集中度進一步加強。一部分下部籌碼小幅上移,但上方籌碼積累增多明顯。

●最右側籌碼分布形態對應於中的X5點。衝頂後,跟風籌碼迅速在上方聚集,相比較於X2、X3、X4三處籌碼分布,中間偏下方區域的籌碼上移明顯。由於X5點是第一次衝頂,此時主力大規模套利出局並不明顯。但可以預見的是,MA144之上,主力不會簡單地以單個頂點就結束行情。

本節我們以大商股份(600694)周K線走勢為例,結合技術分析,介紹了從籌碼分布形態角度,研究主力運作籌碼的基本規律和步驟。本書曾經提示,籌碼分布形態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工具。研究籌碼分布形態或是投資者洞察市場動向、準確把握時機的最可靠方法。但從上述各例我們也能看出,從籌碼分布角度研究行情演變有一個先天弊端,那就是持續周期往往較長。這一點與本書一向倡導的長線投資相契合。利弊取舍,讀者還需自己權衡。

9.4 本章總結

事實上,因為有了前期“低價買進”板塊的技術基礎,本書從第7章開始,在介紹“高價賣出”的各相關問題時,更多地傾向於綜合應用各種技術工具、方法來闡釋案例,以增強實戰應用的真實感受。所以,前期的幾個章節對本章內容均有所涉及。

而本章我們對量、籌有關指標的有關應用再次進行了集中講解,重點介紹了成交量、換手率、籌碼分布三種技術工具,以及跟隨戰術這種研究方法。本書反複強調量、籌相關指標是非常特殊的研究方法,其特殊性在於著眼於真實的市場成交情況、籌碼成本分布情況,從策略性角度,而非統計意義上的經驗性角度,研究主力的動向,把握真實的市場風向。

量、籌相關指標的特殊性還在於,它迥異於如CCI、KDJ等指標在內的統計工具,後者傾向於認為市場可以預測,隻要參數足夠豐富,信息足夠到位。而量、籌相關指標則告訴投資者當前的真實形勢和目前的市場階段,後市風險與機遇如何,讀者必須據此自行做出必要的規避與把握。

至此,本書關於“高價賣出”有關技術方法的介紹便告一段落。而有了前期“低價買進”板塊關於市場技術的基礎介紹,有了“高價買進”板塊的密集綜合應用,本書解讀市場、應用工具、研究方法的整體框架也初具雛形。

此時,筆者再次想起了“股市裏沒有絕對的理論與方法”這句話。希望看了本書的讀者能在“化無為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化有為無”,入乎其中還須出乎其外,不斷成長進步,取得豐厚的投資成果。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股市裏沒有絕對的理論與方法”或還可做如下理解:投資者本人才是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與工具”。事在人為的核心意義,或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