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崛起理財方式二——外彙係列(2 / 3)

方案十三:與美國國債掛鉤的結構性存款。客戶選定存款期限和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區間,到期時,如果美國國債收益率在協定區間內,則客戶可以得到最高收益率(最高利率);如果美國國債收益率超出協定區間,則客戶可得到最低收益率(保本利率)。這種結構性存款,本金無風險,比較適合國內成熟性客戶安排長期結構性存款。

方案十四:國債貨幣兩得存款。客戶可以選擇與指定債券相連係的結構性存款,在到期日,如果指定債券價格低於協議價格,銀行償還客戶本金將會被以協議價格支付指定債券。這種結構性存款,適用於國內持有外幣債券的客戶。

方案十五:與股票指數掛鉤的結構性存款。這是銀行為國內客戶推出的新型金融產品,和美國股票指數相聯係,如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標準普耳指數,存款收益率隨美國股票指數的變動而變動。

方案十六:與某一信用實體掛鉤的結構性存款。如信用關聯存款。該存款與某一信用實體的信用事件掛鉤,如某存款存期1年,和x公司掛鉤,掛鉤事件為x公司破產或無法清償其債務,票麵利率為3個月libor+1%(或2%),則存期內,若沒有發生信用事件,存款人獲得按票麵利率支付的利息和本金;若發生信用事件,投資者將獲得票麵金額為投資本金的信用實體發行的債券或按市價計算的等值現金。

方案十七:cdo投資理財方案。cdo業務是債務抵押證券業務(colleteralizeddebtobligation),是以資產證券化技術為基礎,對債券、貸款等資產進行結構性重組後產生的創新產品。目前中國農業銀行與高盛、雷曼兄弟公司合作,在國內首家開展了cdo業務,投資cdo產品組合,年收益率一般高達兩位數。

方案十八:穩健型受托理財方案:是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托,按照適當的投資組合方式幫助客戶進行外彙理財,在這種投資組合方案中,風險大的金融產品所占比重較小,風險小的金融產品所占比重較大,體現收益與風險的合理匹配。如招商銀行推出的“一年期穩健型理財計劃”,在這種投資組合中,債券市場產品不高於40%,保持約5%的現金,其他為貨幣市場和外彙市場產品,收益率預測為0.6875%——2%。

方案十九:成長型受托理財方案。是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托,按照適當的投資組合方式幫助客戶進行外彙理財,在這種投資組合方案中,風險大的金融產品所占比重較高,風險小的金融產品所占比重較小,體現收益與風險的合理匹配。如招商銀行推出的“一年期成長型理財計劃”,在這種投資組合中,債券市場產品不高於50%,保持約5%的現金,其他為貨幣市場產品,收益率預測為0——4%。

方案二十:進取型受托理財方案。是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托,按照適當的投資組合方式幫助客戶進行外彙理財,在這種投資組合中,銀行進一步細分產品組合的形式和內容,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的需要。如民生銀行推出的“安心理財計劃”,在這種投資組合中,60%為美國國債,40%為穩健性結構性產品,其中:30%選擇收益遞增的結構性存款和與利率掛鉤的結構性存款,10%選擇與美元掛鉤的結構性產品,收益率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

以上外彙理財方案,是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推出的主要外彙理財產品,除此之外,投資者還可以通過炒作b股、買賣外彙進行保值、增值。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上述理財產品涉及的幣種、期限、彙率、利率和掛鉤對象等是可以變化的,不同時期、不同銀行提供的報價也是有差別的,投資者最好接受商業銀行外彙理財師的谘詢服務,在理財顧問的幫助下,選擇適合自身目標收益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

□外彙投資技巧策略

無論是投資國內市場,還是投資國外市場,不論是投資一般商品,還是投資金融商品,投資的基本策略是一致的,在更為複雜的外彙市場上尤為如此。各人投資的策略雖有不同之處,但有一些是基本的,如下麵的策略總結,是筆者多年從事外彙投資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對各種投資者來說,都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1)以閑餘資金投資如果投資者以家庭生活的必須費用來投資,萬一虧蝕,就會直接影響家庭生計的話,在投資市場裏失敗的機會就會增加。因為用一筆不該用來投資的錢來生財時,心理上已處於下風,故此在決策時亦難以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

虧得起多少做多少。

(2)知己知彼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容易衝動或情緒化傾向嚴重的人並不適合這個市場,成功的投資者大多數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且有嚴謹的紀律性,能夠有效地約束自己。我們是人不是神,錯誤總是難免的。

(3)切勿過量交易要成為成功投資者,其中一項原則是隨時保持3倍以上的資金以應付價位的波動。假如閣下資金不充足,應減少手上所持的買賣合約,否則,就可能因資金不足而被迫“斬倉”以騰出資金出來,縱然後來證明眼光準確亦無濟於事。

彈藥不要一次用光,子彈隨時上膛。

(4)正視市場,摒棄幻想不要感情用事,過分憧憬將來和緬懷過去。一位美國期貨交易員說:一個充滿希望的人是一個美好和快樂的人,但他並不適合做投資家,一位成功的投資者是可以分開他的感情和交易的。

市場永遠是對的,錯的總是自己。

(5)勿輕率改變主意預先訂下當日入市的價位和計劃,勿因眼前價格漲落影響而輕易改變決定,基於當日價位的變化以及市場消息而臨時作出決定是十分危險的。

鐵軍必有鐵的紀律。

(6)作出適當的暫停買賣日複一日的交易會令你的判斷逐漸遲鈍。一位成功的投資家說:每當我感到精神狀態和判斷效率低至90%,我開始賺不到錢,而當我的狀態低過90%時,便開始蝕本,故此,我會放下一切而去渡假數周。暫短的休息能令你重新認識市場,重新認識自己,更能幫你看清未來投資的方向。

當太近森林時,你甚至不能看清眼前的樹。

(7)切勿盲目成功的投資者不會盲目跟從旁人的意思。當每人都認為應買入時,他們會伺機沽出。當大家都處於同一投資位置,尤其是那些小投資者亦都紛紛跟進時,成功的投資者會感到危險而改變路線。這和逆反的理論一樣,當大多數人說要買入時,閣下就該伺機沽出。真理有時候掌握在少數人手理。

(8)拒絕他人意見當閣下把握了市場的方向而有了基本的決定時,不要因旁人的影響而輕易改變決定。有時別人的意見會顯得很合理,因而促使閣下改變主意,然而事後才發現自己的決定才是最正確的。簡言之,別人的意見隻是參考,自己的意見才是買賣的決定。

建議是別人的,銀子是自己的。

(9)不明朗的市不入並非每天均需入市,初入行者往往熱衷於入市買賣,但成功的投資者則會等機會,當他們入市後感到疑惑時亦會先行離市。如果交易過程是您最大的快樂,請天天交易。

(10)當機立斷投資外彙市場時,導致失敗的心理因素很多,一種頗為常見的情形是投資者麵對損失,亦知道已不能心存饒幸時,卻往往因為猶豫不決,未能當機立斷,因而愈陷愈深,損失增加。不怕錯最怕拖。

(11)忘記過去的價位“過去的價位”也是一項相當難以克服的心理障礙。不少投資者就是因為受到過去價位的影響,造成投資判斷有誤。一般來說,見過了高價之後,當市場回落時,對出現的新低價會感到相當不習慣;當時縱然各種分析顯示後市將會再跌,市場投資氣候十分惡劣,但投資者在這些新低價位水平前,非但不會把自己所持的貨售出,還會覺得很“低”而有買入的衝動,結果買入後便被牢牢地套住了。因此,投資者應當“忘記過去的價位”。牢記“曆史”,意味著對市場的背叛。

(12)忍耐也是投資投資市場有一句格言說“忍耐是一種投資”。這一點相信很少投資者能夠做到。從事投資工作的人,必須培養良好的忍耐力,這往往是成敗的一個關鍵。不少投資者,並不是他們的分析能力低,也不是他們缺乏投資經驗,而是欠缺了一份耐力,過早買入或者沽出,於是招致無謂的損失。比如說一年裏,美元一直在漲,那麼始終持有美元不就是一種投資嗎?早起的鳥兒不一定有蟲子吃。

(13)訂下止蝕位置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投資技巧。由於投資市場風險頗高,為了避免萬一投資失誤時帶來的損失,因此每一次入市買賣時,我們都應該訂下止蝕盤,即當彙率跌至某個預定的價位,還可能下跌時,立即交易結清,因而這種計單是限製損失的訂單,這樣我們便可以限製損失的進一步擴大了。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

世界上沒有萬能的理論、沒有萬能的技術分析方法、沒有萬能的分析師,任何高明的理論、精密的方法、高超的分析師都有錯的時候,隻有止蝕盤可以救你,讓你免受重大損失。止蝕盤永遠是你忠實的朋友,切記!高空作業,請係好安全帶。

(14)重勢不重價當我們進行交易時,我們買入某種貨幣的原因是因為預期它將升值,事先買入待其升值後再賣出以博取差價。這個道理很明顯,但是,對於初入市的人往往忘了這個道理,不是把精力放在研究價格的未來走勢上,而是把眼光盯在交易成本上,總希望自己能成交一個比別人更低的價格,好像高買一點點都顯得自己弱智,經常是尋找了一天的最低價,錯失買賣時機,待第二天看到沒有買到的貨幣升值時才追悔莫及。正確的做法時,認準大勢,迅速出擊,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隻有它還能漲,今天任何時候買明天再看都是對的,今天的最高價也許就是明天的最低價。來摘西瓜,不要貪芝麻。

(15)關鍵在於自律很多交易策略和技巧人們都耳熟能詳,甚至倒背如流,什麼順勢而為、要設止蝕、當機立斷等等。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虧損呢?因為很多人都是:講得到,做不到!試想一下,市況不是漲就是跌,機會是一半對一半,十次買賣就算有五次虧、五次賺吧,如果能夠狠下決心,毫不手軟,虧的五次每次都是虧一點點就“壯士斷臂”,相信綜合計算賺多虧少並非難事。為什麼這麼多人缺乏自律的工夫呢?

①是僥幸心理作怪。

比如做了多頭,市況逆轉向下,心裏老想著:“不要緊,很快就會止跌回升”不斷安慰自己,以“希望”代替現實,“不拖”的原則便置之腦後了。

②是主觀太強誤了事。

去買時心想“一定漲”,去賣時認定“一定跌”。絲毫沒有想到“萬一看錯了怎麼辦”,純粹的賭博心理,不輸才不正常呢!

③是惰性作風造成。

明知止蝕認賠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進行,卻懶於馬上處理,抱著“到時候再說、看看也不遲”的心態,往往行情突變,自己措手不及。人類失去自律,世界將會怎樣?

※值得借鑒的外彙理財案例分析

□追尋大師的足跡——保羅,都鐸,瓊斯

1987年10月,世界上大部分投資者損失慘重。同一個月,保羅·都鐸·瓊斯掌管的都鐸基金卻獲得62%的收益。瓊斯的出色表現是一貫的,他曾經連續5年保持三位數的增長,1992年底歐洲貨幣體係發生危機,瓊斯數月內在外彙市場贏利十幾億美元。瓊斯從做經紀人起家,1976年開始做起,第二年就賺了100多萬美元傭金。1980年瓊斯到紐約棉花交易所當現場交易員,幾年之內賺了上千萬。1984年瓊斯離開交易所,創建都鐸基金,從150萬做起。4年後投資到他的基金的每1000美元已增值到1700多美元。到1992年底,都鐸基金總額已增長到60億美元。如果不是瓊斯於1987年底停止接受新投資並開始分發利潤,那麼60億是絕對打不住的。

瓊斯的交易生涯並非一帆風順。1979年他逞一時之勇,一次進單過多,結果連遇跌停板,等平單出場時資金損失達三分之二。他懊喪至極,對自己幾乎完全喪失信心,差一點改行。從那以後他開始學會控製風險,遵守原則。

瓊斯做單每天都是新的起點,昨天賺的成為過去,今天從零開始。每個月虧損最多不能超過10%。順手時,瓊斯可以連續十幾個月不輸錢。三位數的年增長率對他來說是司空見慣。由於風險控製得法,瓊斯的基金在分析判斷失誤的情況下仍能贏利。1992年年初,瓊斯認為美國減息己到盡頭,歐洲利息將下降,歐美利率差的縮小將扭轉美元弱勢。都鐸基金因而進場買了大量美元。剛開始還較順利,美元果然走強了幾百點。但不久美國經濟不振的消息頻傳,美元對歐洲貨幣大幅下跌,直至創曆史最低價位。瓊斯在發覺大勢不對後及時砍單出場,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他同時耐心等待時機,追回損失。年底歐洲貨幣體係發生危機,英鎊、意大利裏拉等貨幣大跌,瓊斯及時進場拋售外幣,一月之內賺了數億美元。

瓊斯有一些具體的做單原則:不平均加單。一批單子進場後,市場反走說明判斷可能有問題,盲目加單平均價位雖然稍好,但如果方問錯了,新加的單隻是錯上加錯。反過來講,如果你相信方問沒錯,隻是價位不夠好,那就不必過於計較。瓊斯認為,哪裏進單不重要,關鍵是這一天你是看漲還是看跌。新手最愛間瓊斯:你是買還是賣呀?瓊斯認為他是買還是賣不應該影響旁人對市場的判斷。新手也要獨立思考。再一個問題就是:你從哪裏開始買的?瓊斯認為這也與當天是賺還是賠無關,關鍵是判斷漲與跌。

瓊斯認為,做單最重要的是防守而不是進攻。他每天都假設自已進的每一張單都是錯的,事先設好止蝕位,這樣他對最多一次會賠多少心裏有數。瓊斯奉勸所有交易員不要逞強,更不能自負。要不停地懷疑你自己,懷疑你的能力,永遠不要自以為了不起。你一飄飄然就完蛋。這並不是說對自己毫無信心,信心一定要有,但適可而止。瓊斯自言他對這行是越幹越怕,因為他知道要保持成績有多難。每次大輸往往都是在連續做了些漂亮單後自我感覺良好之際。

瓊斯的做單策略與眾不同。他不願意隨大流,很少追勢,總喜歡在轉勢之際賺錢。他自為最大的機會主義者。一旦他發現這種機會,便進場兜底或拋頂。錯了馬上就砍單,然後再試,往往是試了幾次以後開始賺大錢。市場上很多人認為一味找底或頂很危險,要賺錢最好抓勢的中段。瓊斯十多年來卻成功地抓住了不少頂和底。瓊斯的理論是,跟勢的人要在中段賺錢,止蝕單就得設得很遠,一旦被迫砍單,損失就很大。再說市場隻有15%情況下才有勢,其他時間都是橫走。所以他比較喜歡做兩頭。

瓊斯覺得外彙市場任何人都操縱不了。一般人有種錯覺,以為華爾街大戶能控製市場價格的變化。瓊斯說,他可以進場鬧騰一、兩天,甚至一個星期,特別是如果時機正確,他進場後加加油,可能造成某種假象,但他一停買,市場價格就會掉下來,除非市場本身就很強勁。他打了個生動的比方:你可以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開一家最漂亮的夏裝店,但沒人買,你總歸要破產。瓊斯還注意聽取同行的意見,特別是戰績較佳的同行。如果自己意見和他們一致,他就多做一點,如果有很大分歧。他就觀望。本來他看好某一種貨幣想買進,但得知某位高手在拋出時,他就耐心等待。等到有一天市場開始走平,那人說我看該出場了,他就進場大買特買。瓊斯在具體分析手段方麵最推崇“艾略特波”理論。他認為自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應歸功於這一周期理論。艾略特波理論是憑借黃金分割法推算市場漲跌周期的一種分析方法,在股票和期貨市場廣為采用。瓊斯認為外彙市場也不例外。艾略特波理論吃透後,可以幫你找到很多低風險高收益的進單機會。

談到成功的秘訣,瓊斯認為自己的長處是超脫。任何已經發生的事都成為過去,3秒鍾之前發生的事無關緊要,關鍵是下一步怎麼辦。感情上離市場要遠一點,以前的看法不對就得及時修改。思想要開放,信心要堅定。他自已雖然偏好做兩頭,找逆轉,但都鋒基金也采用了幾套跟勢的電腦交易係統,成績也很不錯。但瓊斯認為好交易員應該比電腦係統能賺錢,因為人腦能夠靈活變通,更快地適應市場的變化,以及不同市場之間的差異。

□追尋大師的足跡——比爾,利普舒茨

與股票、期貨市場相比,外彙市場曆史尚短,但近年來也湧現出一批交易高手。從投資理論和經驗方麵講,他們或許比股市老手略遜一籌,但在贏利方麵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的年收益都是以□計算。本篇介紹的幾位外彙高手有大公司外彙部主管,有大基金老板,還有單幹戶。他們在中國自然是鮮為人知,在美國的金融界以外,也不是享有盛名。但是在外彙和期貨行業,隻要一提到這些人,人們便立刻肅然起敬。這倒並不是這些人長相出眾,而是他們靠天才與勤奮,從市場賺了許多財富,而這些財富又是許多投資者都想賺並且似乎都可以賺的。

比爾·利普舒茨在剛剛36歲時,主持索羅門兄弟公司外彙部已近10年,為該公司賺取了五六億美元的巨額利潤。這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被華爾街稱為“外彙蘇丹王”。他進單的規模之大令人咋舌,一次進幾億美元,甚至幾十億美元是家常便飯。由於他的出色成就,輔之以索羅門公司的財力,他主持的外彙部在全世界上百家銀行共有800億美元的信用額度,每年從外彙市場賺取的利潤數以億計。

有趣的是,利普舒茨剛開始做外彙時對外彙市場的了解幾乎等於零。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他借助本公司在華爾街的聲譽和實力,幾年之內闖出一片新天地。利普舒茨原本是學建築的,但讀研究生時對股票期權產生了興趣,幹脆同時選修了工商管理碩士的學位,畢業後被索羅門公司錄用。該公司管理得法,任人唯賢,經常破格選拔人才。1982年費城交易所新開外彙期權交易,當時外彙部隻有利普舒茨做過期權,所以他被委任負責這一業務。利普舒茨在同事的協助下建立了一個關係網。他認為做外彙主要靠消息靈通,賺大錢的都是被銀行同業所接受的人。大戶的動向影響市場,一些重大消息得到得早也能賺錢。當然大部分消息是公開的,關鍵是看如何分析。信息的運用要靈活,要看市場的反應。利普舒茨認為德國統一對外彙市場的影響最能說明問題。當柏林牆倒下時,市場的情緒是,這下子大家都要把錢投到東德去,所以馬克要大漲。過了一陣子市場意識到,德國統一後要吸收東德尚需時日,所以把錢投進去不明智。市場是如何改變看法的呢?無非是德國總理科爾的一次講話,美國國務卿貝克的一句評論,東德的高失業率,以及東德人對西德的過高期望,等等。投資界開始意識到重建東歐談何容易。等這種想法占了上風後,馬克便開始大跌。實際上很早就有人持這種觀點,但市場走向往往取決於某一個時刻市場的焦點。這就需要同市場的參與者通氣,並非每個人都往一處想,但大家的注意力是可以覺察得到的。比如某一天市場關注利率差,第二天又強調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