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一個投機者22年哭笑人生http:__xueqiu.com_9055543140_23891241((1 / 2)

1993年,券商自營盤開放。花榮決定曲線救國,他尋找機會進入證券公司IT部門擔任技術員,並在參加了上交所紅馬甲培訓後,逐步擔任了操盤手。

這期間對花榮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是他剛入行時到公司老板家吃飯。席間,他被邀請參加一個遊戲,互相模仿對方的動作。老板喝下一口水,花榮也跟著喝下一口水。接著,老板一張口將那口水吐回水杯,花榮卻傻眼了,他的那口水早就咽了下去……

這讓花榮開始明白,所有的操作都得留有餘地,許多看似絕對的事情都可以變成“沒被喝下去的水”,而操盤手必須考慮隱形變化。

幾次勝利的狙擊戰後,花榮成長為一名耀眼的操盤手,1997年買賣深發展等戰績讓他名震江湖。在花榮創作的小說裏,他為男主角塑造了戰無不勝的操盤手形象,但現實中他則遭受過更嚴重的打擊。

一直到2001年破產前,花榮都是一路春風,無往不勝。他輾轉於信托、期貨、租賃、券商各類公司,21世紀初來到北京後,花榮的心態突然失衡了,“之前太順利導致頭腦膨脹,我開始希望自己的財產迅速升值”。在2001年,花榮和他的合作夥伴本來持有五糧液、重慶啤酒、中成股份,之後僅重倉了當時的主力南方證券重倉的中成股份。不巧的是,他們遇上了下半年國有股減持引發的並一直持續到2006年的大熊市。由於融資杠杆的原因,花榮迅速地賠盡持有五糧液和重慶啤酒曾獲得的盈利,並輸光了全部財產。沒有錢,在2002年到2004年之間,他蟄伏在書房中,隻能靠寫字謀生,當時在博客上有網友這樣評價他:“花榮炒股沒掙錢,掙錢靠寫書。”

“寫書就像搬磚,一個字相當於一塊磚。”這是花榮最慘痛的經曆,寫書寫到主人公破產時的情節,他也忍不住痛哭流涕。

“窘態”,這是網絡上流傳廣泛的一篇評價國內第一代操盤手下場的文章裏,花榮的名字後麵跟隨的兩個詞。

花榮對這些評價的反應是哈哈大笑。“每個人對窘態的定義不同,有的人認為不到100億都是窘態。”不過他又突然變得嚴肅,“如果以破產為時間點,我當時確實是窘態。”現在的花榮除了重新積攢了財富,還找到了另一種存在感——財經作家。

早在20世紀90年代,他就以“花榮”這一筆名為報紙撰寫專欄。他所創作的小說《操盤手》,是2007年中國書市十大暢銷書之一,描述了證券市場原始時代的內幕交易、擠占保障金、股價操縱等不規範行為和操盤手實戰交易的過程,第一次將操盤手這個神秘的群體暴露在陽光下。2012年寫就的股市實戰手冊《百戰成精》,則在一年內重印五次。除了銷量,讓花榮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書曾被《紐約客》評選為“快速了解中國的五本書之一”。“現在遇到比我更富裕的人,我不再自卑。物質財富不會得到傳承,但精神財富可以。”

盡管困難總會給人帶來無盡痛苦,但花榮仍然誌在股市。這次破產也直接催生了花榮的“盲點套利”方法論。財富被清零使他厭惡風險,開始在股市的風險中追尋無風險,在無規律中追求確定性。

翻身的第一仗在2004年,他成功發現了潛力股中集集團,這隻股票基本麵超預期高成長,在6月進行10送6除權時花榮重倉介入。在當年陰跌不止的股市,該股漲幅超過100%。

由於整體收入有限,花榮當時在這隻股票上賺的錢不多,但他重建了自己的威信,那個自信、好運的職業操盤手又殺回來了。之後他將盲點套利加熱點投機的手法使用得愈發純熟,即使在2008年的大熊市裏,由於隻在明確的漲勢中進行操作,也獲得了近40%的正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