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反思與展望(3 / 3)

四、結語與展望

我國在大力開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同時,需要認真總結和反思,正視差距,查找不足。展望未來,我們要在提升國際傳播實力、能力和競爭力三個方麵協調發力。

一是提升我國國際傳播實力。雖然我國國際傳播實力大有提升,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國際傳媒機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甚至不在一個競爭級別上。目前,世界綜合實力排名前十的傳媒集團都在美國,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美國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位居第二和第三的是美國直播電視公司(DirecTV)和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rner)。⑨全球純收入最高的三家傳媒集團也都在美國,其中美國自由媒體集團在2013年以89.9億美元的純收入位列第一。相比之下,中央電視台2013年的收入規模在260億人民幣左右,湖南廣播電視台總收入為183.4億人民幣。這兩家電視台都是中國廣電媒體具有代表性的媒體,但其收入如果僅計算純收入並且換算成美元的話,則與美國這些知名媒體集團相去甚遠。提升實力的路徑則是“心懷天下、放眼全球”,吸納和整合全球的節目資源、人才、資金,形成科學化的管理方式和國際化的運營模式,打造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媒體集團。二是要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我們要將我國國際傳播的資金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能力優勢,不能讓這些實力浪費在“花錢買吆喝”上,而應該轉化成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能力體現在實現目標的過程和結果上,因此,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績效考核指標體係要強化科學性和前瞻性,不能停留在發行、覆蓋落地等“華而不實”的指標概念上,而要落實到訂戶、收視率等“實實在在”的指標數據上。我國要通過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讓我們的媒體在海外真正培養和擁有穩定的、主動的內容/服務消費群體。三是要提升我國國際傳播競爭力。國際傳播競爭力才是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目標,這是因為國際傳播的運行環境是國際媒體市場,競爭對象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傳媒集團以及當地主要傳媒機構,因此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競爭力。總而言之,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應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強化國際傳播實力,第二步是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第三步是形成國際傳播競爭力。

「注釋」

①藏具林、卜偉才主編《中國廣播電視“走出去”戰略研究》,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年版,第266頁。

②張長明:《傳播中國:二十年電視外宣親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0頁。

③轉引自李彬:《媒介話語:新聞與傳播論稿》,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頁。

④[美]謝麗·比亞吉:《媒介/影響:大眾傳播媒介概論》(第九版),宋鐵軍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12頁。

⑤孔德明:《廣播電視傳播能力的基本特征與體係構建》,《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年第11期,第19頁。

⑥桂濤:《如何讓非洲人願意聽—一個駐非洲記者的外宣思考》,《對外傳播》,2010年第11期,第43頁。

⑦藏具林、卜偉才主編《中國廣播電視“走出去”戰略研究》,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年版,第267頁。

⑧藏具林、卜偉才主編《中國廣播電視“走出去”戰略研究》,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年版,第268頁。

⑨參見:http://www.digitaltveurope.net/TV-holds-its-own-as-global-digitalmarkets-see-continued-growth/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