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龜兔賽跑續篇——笨鳥先飛,理財及早(1 / 1)

在上一次龜兔賽跑中,因為掉以輕心,兔子輸了,但他很不服氣,發誓要贏回來。於是他們再次約定進行投資比賽,並找了“傲人理財”的王老師做裁判。王老師說:“現在有兩個角色,你們可以自己挑選:(1)一個從現在起每年投資1萬元,平均每年能掙1000元,投資20年;(2)而另一個前麵十年都沒有動靜,第11年才開始投資,他也每年投了1萬,但是每年賺得1500元。請你們選其中的一方參加比賽,到第20年看誰賺的錢多。”

兔子想了想:以前我雖然先跑得快,但後麵睡大覺去了,而烏龜卻不停地跑,這次我跟烏龜換個角色,讓它先跑,然後我不停地追,不信跑不過它。於是就挑了後麵那個角色。結果到了20年後一看,兔子傻眼了:龜前麵20年掙了2萬;

而兔子用了10萬元的本錢,隻掙了1.5萬元。於是王老師宣布烏龜再次獲勝。“怎麼,我又錯了?”這時兔子還沒弄懂。是的,龜隻早做了10年,20年來一直默默耕耘;而兔子卻在隨後的10年裏不停投資,可最後還是沒有趕上。所以,這會兒又給兔子上了一課。兔子終於明白了:“笨鳥要先飛。隻要我早比別人飛上幾年,就是再能飛的鳥也難趕上我了。”

理財感悟:

很多家庭都覺得自己沒有多少餘錢,覺得現在沒有必要開始理財,等到手中錢寬裕了再開始保值增值。為什麼是這樣的狀況呢?因為很多小孩從小到大,一切都是父母包辦的。花父母的錢花慣了,自己掙錢晚,也不懂得理財,以至於在工作多年以後都很難養成理財的習慣。這個問題其實源於我們的教育。在國外,很多家庭,從小孩子三歲起就開始培養孩子理財的觀念,而我國在理財這方麵的啟蒙教育卻比較欠缺(古代的重農輕商觀念),使得我們中的很多人沒有理財的意識,理財也就這麼被忽視了。古語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句話是告誡年輕人要珍惜時間和生命,要善於利用每一分鍾時間不斷完善自己,向未來攀登。而不要等到年老體弱時,才懊悔自己年輕時虛度光陰。到那時再後悔,已經晚矣。以前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強調笨鳥先飛,同樣也適用於理財投資。即使在天賦上你不及別人,但是你比別人勤奮,肯花時間和精力,還是可以彌補甚至超越別人的。我曾看過一個例子:從現在起每個月定投1350元,20年後可以為你的小孩積累100萬元的教育金,30年後可以為你積累300萬元的養老金。時間就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隻是我們並未發覺。讓我們盡早開始投資,用點點滴滴的積累,隻要通過較長的一段時間,相信就可以為自己積累下一大筆的財富!從現在開始,不要拖延。今日複明日,一直等到強大的生活壓力逼迫你,你才萬不得已開始?要知道,實現目標的代價不是越來越便宜,而是越來越昂貴。看一下國外的父母如何從孩子幼年時期就開始培養他們的理財觀念:日本的家庭,在給孩子買玩具時,父母會清楚地表態:玩具隻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孩子長大以後,有的家長會要求孩子記錄每個月零用錢的收支情況。在英國,大多數銀行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了特別賬戶,30%以上的英國兒童會將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入金融機構。

在法國,孩子10歲左右時,父母會在銀行為孩子設立一個“獨立賬戶”,並劃入一筆錢。但是一旦擁有自己的賬戶,父母就不再“定期”給零用錢了,目的是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明智、科學地“理財”。美國家長將理財教育稱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相應的教育要求,如:

3歲時,能辨別硬幣和紙幣;4歲時,應知道錢幣的不同麵值,還要認識到個人是沒有能力把所有商品買下的;

5歲時,知道錢幣的等價物;

6歲時,能數大量硬幣,並能找數目不大的零錢。美國家長允許孩子使用零花錢,為的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預算、節約和自主做出消費決定。他們認為,讓孩子早接觸錢、了解錢,學會賺錢、花錢、與人分享錢財,將有利於孩子理財能力的培養,以後也更能適應經濟生活的需要。

名人名言:

最珍貴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李大釗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

時間的大鍾上隻有兩個字:現在。

——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