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旅行者風雪夜求生——不要墨守成規(1 / 1)

一個風雪交加之夜,風很猛,雪很大。一戶農家,半夜裏忽然響起了敲門聲。主人打開門,發現是一個迷路的旅行者。主人把旅行者請到屋中,驚訝地問:“你是怎麼走到這裏來的?我們門前可是一大片沼澤地呀!大冬天的,上麵隻有一層薄冰,村裏人從來不敢半夜經過這裏的!”“天哪,真的嗎?”旅行者聽完後感到後怕,“我當時也覺得那條路很危險,如果踏碎冰麵,就有可能葬身於此。但是,當時我似乎沒有別的選擇了,隻有硬著頭皮走過去了!”“不錯,你的膽識和運氣都可以!”主人繼續說,“幾年前的冬天,村裏有一個人,被一群野狼追趕,他不知怎麼的,也跑到了那片結冰的沼澤地邊。因為知道危險,所以他遲遲沒有跨出去,到最後就被那群狼給撕碎了!”

理財感悟: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路邊李苦”故事,也就是說,當你在路上看到一棵結滿果實的李子樹時,千萬不要去摘李子來吃,因為路上往來這麼多人,樹上的果實卻還是滿樹,那麼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同樣,一個金融係老師和學生一起散步,看到路邊有一百元錢,老師對學生說:“不用看了。根據有效市場理論,你不可能是第一個在路邊發現錢的人,所以那可能不是一張錢。”不過學生不信,走過去一看,還真是一張百元大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資本市場,如果你發現了一棵碩果累累的李樹,至少你應該摘幾顆果子嚐試一下,因為它們不一定是苦的。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的國情下,資本市場談不上有效,即是說中國的市場不滿足有效市場的條件,很多假設諸如投資者都是理性的這一關鍵假設就不能滿足。相反,中國的資本市場尚不成熟,很多投資者都是出於逐利的動機進入的,他們往往大多都是非理性投資者。在此環境下,很多西方的理論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尚不具備適用性,很多別的有經驗者的理論也不一定正確。因為要等市場成熟起來,這中間還有很長的一段摸索期。所以別人的言語不應該左右你的想法,有時自己慢慢摸索出來的經驗對自己而言更受用。就像路邊的李樹,你不試試怎麼知道是甜是酸?別人試了後說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的。如果你心中時刻想到可能失敗,不斷地把自己想象的結果灌輸給你的腦中樞,使它越發深刻生動,以至於你的潛意識也確認其為真,則你就會對失敗感同身受。相反的,若你腦子裏一直有個積極目標,又一再生動地把這個目標向自己灌輸,使它更加深刻清晰,並且把它當成一個已經實現的事實,你就會產生一種穩操勝算的心理。連做都沒有做,就假想自己已經失敗,我認為這是失敗者中的失敗者,因為一開始他就輸掉了勇氣和自信。你有了過人的勇氣,你就成功了一半。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一隻狐狸為了吃到院裏的葡萄,竟然主動餓了7天,才得以穿過窄小的牆洞吃上了葡萄。而那些不敢嚐試的狐狸終歸無緣品嚐葡萄的滋味。奧斯特洛夫斯基說:“勇敢產生於鬥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當你邁出左腳的那一瞬間,也就意味著你的右腳已經跨出了。魯迅曾說過:我什麼也不怕,生命是我的,不妨大步向荊棘、峽穀、火坑走,都由我自己負責。這是一種清醒的固執,更是在看清自己前途後敢於嚐試的果斷!

李連傑創立壹基金團隊,在其籌辦慈善論壇的時候,有人說一般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做這樣一個論壇,他說兩個月就夠(即當年11月1日,因壹基金倡導每一個人每月捐一塊錢,所以這個日子有特殊的含義),因為別人說不可能,我才做給你看。想別人未想的事,做別人不敢做的,走在別人前麵,自己往往走得更遠。

名人名言: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齊白石

要成長,你必須要獨創才行。

——歌德

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

——莎士比亞

寧可在嚐試中失敗,也不在保守中成功!

——楊瀾

第四章 理財實戰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