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憂愁的理查德——不要舍本逐末(1 / 1)

一個年邁的智者在河邊遇見了年輕人理查德。理查德唉聲歎氣,愁眉苦臉。

“孩子,你為何如此鬱鬱不樂呢?”智者關切地問。理查德歎了口氣:“一無所有的人怎麼能高興得起來?”

“傻孩子,”智者笑道,“其實,你應該開懷大笑才對!”“為什麼?”

“因為你其實是一個百萬富翁呢!”智者有點詭秘地說。“百萬富翁?您別拿我這窮光蛋尋開心了。”

“孩子,現在能回答我幾個問題嗎?假如,現在我出20萬英鎊,買走你的健康,你願意麼?”

“不願意。”理查德搖搖頭。“假如,現在我出20萬英鎊,買走你的青春,讓你從此變成一個小老頭,你願意麼?”“當然不願意!”理查德幹脆地回答。

“假如,我現在出20萬英鎊,買走你的時間,讓你少活20年,你可願意?”

理查德的頭搖得像撥浪鼓。“假如,現在我再出20萬英鎊,買走你的智慧,你可願意?”

“傻瓜才願意!”理查德一扭頭。“那我最後一個問題:假如現在我再出20萬英鎊,讓你去殺人放火,昧著良心度日,你可願意?”“這種缺德事,魔鬼才願意!”理查德憤憤地回答。

“剛才我已經開價100萬英鎊了,仍然買不走你身上的任何東西,你說你不是百萬富翁,又是什麼?”智者微笑著問。理查德恍然大悟。

理財感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很多珍貴的東西。像健康、青春、智慧、生命和良心等,是金錢所不能換得的財富。同時,我們也要有勇氣去追求財富,要堅信可以憑借自身的努力獲得財富,打造我們的幸福生活。但是當我們獲得財富之後,我們也不要遺忘另外一些東西的存在。我們要正確看待金錢的價值。當你冷靜下來思索我們的生活,會發現周圍的很多東西比金錢來得可貴。錢是什麼?唐朝張說曾寫一奇文,名曰《錢本草》,此文褒貶兼具,把錢的性質、利弊剖析得淋漓盡致,令人深思。“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解困厄之難立驗。能利邦國,汙賢達,畏清廉。”古人已將金錢看得如此通透,後人應學習之。現在我們周圍有很多關於金錢的負麵的俗語,諸如“錢是萬惡之源”、“無錢則萬萬不能”,金錢就真的是如此的罪惡滔天?我們看看這樣一個盡人皆知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出名的吝嗇鬼——嚴監生,他吝嗇到什麼程度呢?他臨死前,僅僅為了燒兩根燈芯而久久不能閉眼。在他久病不起的時候,腰纏萬貫的他卻舍不得買人參、買藥材調理身體。在他眼裏,自己唯一的生命和健康卻不及一兩銀子重要,真不知他來世上走一遭有何意義。其實,嚴監生的故事原本是告訴我們不要過度節約,也不要把金錢看得過重。但是故事的另一麵也告訴我們:其實金錢本身沒有錯,錯在於擁有金錢的人沒有正確的看待金錢的態度。那金錢,對我們而言,它僅僅是可以給我們創造美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卻並不能帶來我們的精神世界的愉悅。有了錢,你可以買到房屋,但不可以買到一個家;有了錢,你可以買到鍾表,但不可以買到時間;有了錢,你可以買到一張床,但不可以買到充足的睡眠;有了錢,你可以買到地位,但不可以買到尊重。隻要我們有正確的金錢觀,金錢雖不是萬能的,不買來我們要的幸福,卻還是能讓我們更加接近幸福。比如,子可以用自己的工資買東西孝順父母;父母可以讓自己的子女衣無憂,在學校裏安心地學習、成長。這樣運用金錢,難道誰還說金錢是罪惡的嗎?我想不能。

一個人即使有很多錢,但他的精神世界如果是空虛的,或者生活並不自由,那麼他也難以得到幸福,有時甚至還是痛苦的。《紅樓夢》裏的賈寶玉生長在一個門第顯赫、富貴的封建官僚家庭裏,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奢侈生活,他幸福嗎?事實並非如此。他為封建禮教所禁錮,沒有自由。這也告誡我們那些拜金主義者,金錢與幸福之間並不能畫等號。故事的最後,我們想說的是:金錢絕對不是我們所追求、所奮鬥的最終目標,我們看重的是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意義;我們要讓金錢成為我們實現願望的奴仆,而不是讓金錢成為我們美好生活的桎梏。《茶花女》中有一句名言:“金錢是好仆人、壞主人。”是做金錢的主人,還是做金錢的奴隸,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選擇。

名人名言:

財富不應當是生命的目的,它隻是生活的工具。——比才金錢這種東西,隻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製人類才能的禍害。

——諾貝爾

鳥翼係上了黃金,鳥就飛不起來了。

——泰戈爾

把金錢奉為神明,它就會像魔鬼一樣降禍於你。——菲爾丁沒有錢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錢過剩則倍加的悲哀。

——列夫·托爾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