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暫時性差異不予確認遞延所得稅原因探析(3 / 3)

【案例2】A公司2010年為開發新技術發生研究開發支出計30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400萬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4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2200萬元。2011年1月1日,新技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並作為無形資產投入使用,預計使用3年,殘值為0,采用直線法攤銷。稅法規定,該項技術的攤銷年限5年,其他規定與會計相同。假設A公司所得稅率為25%。不考慮其他因素,分析A公司2010年能否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金額用萬元表示)

【解答】 分析:內部研發所形成的無形資產的成本為2200萬元,按照稅法規定可於未來期間稅前扣除的金額=2200+(2200×50%)=3300(萬元)

2010年無形資產初始計量產生的差異=3300-2200=

1100(萬元)

這1100萬元實質是永久性差異,不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3、企業已提取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產費用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根據《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規定,安全生產費用是指企業按照規定標準提取在成本費用中,專門用於完善和改進企業或者項目安全生產的資金。稅務部門規定預提的安全生產費用不得在稅前扣除,隻有在實際發生時才允許稅前扣除,這就造成了預提的安全生產費用賬麵價值與計稅基礎的不一致。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及《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的相關規定,高危行業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用,於計提時計入相關的生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計入“專項儲備”會計科目。“專項儲備”在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類別項下反映,既不是資產,又不是負債,因此,對已提取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產費用不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由於安全生產費的提取和使用產生的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比照永久性差異進行會計處理。

【案例3】 A礦山公司2013年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用是100萬元,其適用的所得稅稅率25%,當年的利潤總額是5000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編製A公司2013年度計提安全生產費用及應交所得稅的會計分錄。(金額用萬元表示)

【解答】

(1)計提安全生產費用:

借:生產成本100

貸:專項儲備 100

(2)計算應交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5000+100=5100(萬元)

應交所得稅額=5100×25%=127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127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275

對已提取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產費用100萬元不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四、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得知,在會計實務中,特別是企業的會計人員應該運用職業判斷,分析哪些暫時性差異能夠確認遞延所得稅,哪些暫時性差異不能確認遞延所得稅。如果應該確認的不進行確認,或者不應該確認的予以確認,都會影響到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違背會計計量屬性的曆史成本原則或謹慎性原則,從而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18號—所得稅[M].2006.

[2] 王亞玲:淺析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所得稅處理[J].現代經濟信息,2009(16).

[3] 張風順、崔剛:關於所得稅“暫時性差異”的特殊會計處理探討[J].財會學習,2010(1).

[4] 侯立新:所得稅幾類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探析[J].會計師,2011(3).

[5] 祁曉傑、王丹、熊佩: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會計核算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3(21).

[6]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會計[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