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定預算
固定預算又稱靜態預算,是按固定業務量編製的預算,一般按預算期的可實現水平來編製,是一種較為傳統的編製方法。例如生產預算、銷售預算,都是按預計的某一業務量水平來編製的,這就屬於固定預算。
固定預算有以下兩個缺點:
(1)過於機械呆板。
因為編製預算的業務量基礎是事先假定的某個業務量。在此方法下,不論預算期內業務量水平可能發生哪些變動,都隻按事先確定的某一個業務量水平作為編製預算的基礎。
(2)可比性差。
這是該方法的致命缺點。當實際的業務量與編製預算所根據的業務量發生較大差異時,有關預算指標的實際數與預算數就會因業務量基礎不同而失去了可比性。因此,按照固定預算方法編製的預算不利於正確地控製、考核和評價企業預算的執行情況。
在一般情況下,對不隨業務量變化的固定成本與費用多采用固定預算法進行編製,而對變動成本,在編製預算時不宜用此方法。固定預算也可用於那些業務量水平較為穩定的企業或非常利組織編製預算時采用。
2.彈性預算
彈性預算是一種具有伸縮性的預算,指在不能準確預測預期業務量的情況下,根據成本形態及業務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依存關係,按預期內可能發生的業務量編製的一係列預算。主要有成本預算與利潤預算。
編製彈性預算所依據的業務量可以是產量、銷售量、直接人工工時、機器工時、材料消耗量和直接人工工資等。
與固定預算相比,彈性預算具有如下兩個顯著的優點:
(1)預算範圍寬。
彈性預算能夠反映預算期內與一定相關範圍內的可預見的多種業務量水平相對應的不同預算額,從而擴大了預算的適用範圍,便於預算指標的調整。因為彈性預算不再是隻適應一個業務量水平的一個預算,而是能夠隨業務量水平的變動作機動調整的一組預算。
(2)可比性強。
在預算期實際業務量與計劃業務量不一致的情況下,可以將實際指標與實際業務量相應的預算額進行對比,從而能夠使預算執行情況的評價與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觀和可比的基礎上,便於更好地發揮預算的控製作用。
由於未來業務量的變動會影響到成本費用、利潤等各個方麵,因此,彈性預算從理論上講適用於編製全麵預算中所有與業務量有關的各種預算,在實際操作中,製造費用、推銷及行政管理費等間接費用應用彈性預算頻率較高,也可運用於利潤預算的編製。
3.零基預算
零基預算又稱優先級預算,是在編製成本費用預算時,不考慮以往會計期間所發生的費用項目或費用數額,以所有的預算支出均為零為出發點,規劃預算期內各項費用的內容及開支標準的一種方法。零基預算以零為起點來確定預算數,需要做大量的基礎工作。
零基預算要求預算經理係統地重新評價所有的項目和方案,其目的是建立起各個項目間的優先級,然後設立一條“資金控製線”來排除不符合條件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