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為什麼要加強內部控製(3 / 3)

內部控製製度是單位內部各職能部門、各有關工作人員之間,在處理經濟業務過程中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一種管理製度。它是對經濟業務的處理過程實施控製的方法、程序和手續的總稱。所謂聯係,是指經濟業務發生時有關經辦人員之間如何互相溝通、協調,使經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所謂製約,是指經辦人員之間如何相互牽製、相互監督,以防止營私舞弊和技術錯誤,保證經濟活動的合法合理性。

完整、有效的內部控製製度具有以下4個作用:

1.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及時,提高其使用價值

會計信息雖然最終由財會部門提供,但由於信息來源渠道複雜,各種資料經過的環節較多,業務辦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這就為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造成了困難。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設計會計製度時根據內控製度的要求,規定各項業務的標準處理程序,包括業務的發生地點、經過環節、經辦人員的職責劃分、業務處理時間、審批稽核手續以及使用的憑證賬簿等。這樣,通過會計製度的實施,就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可見,嚴密完善的內部控製製度,為提供真實、正確、及時的會計信息奠定了基礎,而真實、及時的會計信息在經營管理中才具有使用價值。

2.保護會計製度的貫徹執行

內控製度在會計製度體係中,不像會計科目、會計憑證、財務報表等,不能作為獨立的部分,而是貫穿於會計製度的各個方麵,對整個會計製度的實施起保護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會計製度能否順利執行,實施效果是否理想,關鍵取決於內部控製製度是否嚴密完善。如果隻有會計製度條文,而缺乏嚴格的保護性措施,會計工作同樣不能規範運行。例如,關於產品銷售業務所使用的會計科目、憑證、賬簿以及賬務處理辦法等方麵的規定雖已齊備,但如果沒有明確規定開票、收款、發貨、門衛等有關人員的職責,沒有規定他們之間的製約方式,銷售業務就可能出現漏洞,給違法亂紀行為造成可乘之機,削弱和降低會計製度的作用。

可見,完善的內部控製製度是保證會計製度貫徹執行必不可少的措施。

3.防錯消弊,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

內部控製製度的基本要求是將經濟業務的辦理工作進行合理的分工,明確規定每一個業務經辦人員的職權和責任,設計周密的業務處理程序和手續。可見,內部控製製度強調辦理經濟業務的多層次性,以保證業務處理過程的透明度和處理結果的客觀性;否定經辦人員和經辦手續的單一性,以防止業務處理過程的隱蔽性和處理結果的主觀性。它可以將每一經辦人員的職責、行為置於其他經辦人員的監督之下,使每一經辦人員隻享有辦理業務的部分權利,保證任何經濟業務的發生和完成,都有若幹人參與或知曉。這樣,就不會給任何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可以有效地防止營私舞弊行為的發生,即使一些經辦人員在處理業務時做了手腳,也會立即暴露在其他有關人員的監督之下。同時,還可以避免或減少會計工作中的失誤和技術性錯誤,保證會計工作質量。

4.加強崗位責任製,提高會計工作效率

健全完善的內部控製製度,能夠使經辦業務的各有關人員按專業分工,明確自己的崗位責任,並在分工的基礎上,建立有機的協作關係。這樣,既體現了工作的專業化,又增強了工作的協調性,不僅為各有關人員熟練地掌握自己的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專業知識創造了條件,有利於發揮專業優勢,避免因頭緒過多而顧此失彼,提高會計工作效率,而且有利於加強崗位責任製,促使業務經辦人員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