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錯誤,也稱之為會計過失。會計錯誤是指在會計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過失。財會人員由於種種原因在會計核算中發生各類失誤和偏差,這種失誤和偏差當然免不了與自身專業素質、處理業務的熟練程度有關,但經驗再豐富的財會人員也不會不發生任何失誤和偏差。
1.會計錯誤的特征
(1)會計錯誤並非故意,而是一種無意的行為。
會計人員是無目的的,不存在不良動機;且是行為人主觀也想盡力避免而非陰謀有意而為之。
(2)會計差錯從客觀後果上看,經辦人員並沒有從中獲益。
例如,會計人員由於業務生疏,將應計入製造費用的車間管理人員差旅費計入了管理費用;出納人員由於粗心大意,誤將現金收入8 000元記為800元,但並沒有侵吞差錯部分等。
(3)會計差錯可能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造成影響,也可能並不影響會計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實性,而隻是在業務處理過程和方法上有不妥當的地方。
例如,會計人員誤記會計科目或誤記金額,均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影響;但出納人員為圖方便沒有逐日登記現金日記賬,而將幾天的業務合並填列等錯誤,雖違反了正常的操作規定,但並不至於歪曲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4)會計錯誤往往隻是個人行為,而非團夥行為。
(5)會計錯誤往往易於查找和糾正,一般不具有隱蔽性。
如果企業內部控製製度健全則錯誤很容易複核;能在賬目核對、試算平衡、內部審計等環節中被發現並被予以糾正。
2.常見的會計錯誤
(1)技術性錯誤。
指財會人員由於對財會工作不熟悉或對相應的法規運用不正確而造成的錯誤,如憑證填得不準確、借貸方搞錯、小數點錯位、紅筆運用不當等。技術性錯誤常發生在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人員身上。
(2)習慣性錯誤。
有些財會人員的不良習慣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操作差錯。如將幾個“0”連筆書寫,“6”的上麵太短而錯認為“0”,“5”有時寫的像“3”,等等;某些科目名稱使用不準確、不規範,與其他行業會計製度混淆;有些字書寫潦草,讓人產生誤解等。習慣性錯誤是可以改變的。隻要讓某些財會人員改掉相關的壞習慣,這種錯誤就不會再發生。
(3)條件性錯誤。
即由於客觀因素,主要是由於客觀條件不好而造成的錯誤,如缺乏計算器具、賬簿紙質不良、複寫紙質量低劣而造成的錯誤。
(4)操作性錯誤。
即財會人員操作不當出現的錯誤。如按錯計算器按鍵、算盤誤計、筆誤或眼誤等。操作性錯誤是財會人員在工作中經常發生的,且原因各異,無規律可循,是最難避免的錯誤之一。減小操作性錯誤所造成的損失的主要方法是加強各環節的複核工作。
(5)管理性錯誤。
指由於管理薄弱、基礎工作不齊備、有關財會人員的職責權限範圍不明,而使財會人員犯的錯誤。如由於推諉扯皮而造成的記賬延誤,由於無領導簽字造成該入賬的未入賬。管理性錯誤是財會人員及其領導協調和控製不力所造成的失誤,也就是說如果有關部門和領導加強管理,這類錯誤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6)責任性錯誤。
指由於財務人員責任心不強所造成的本該可以消除的錯誤。如一些本應在複核中查出的錯誤,由於複核人員缺乏責任心而未複核出來。這類錯誤與財會人員的素質相關,也與內部管理的寬嚴及水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