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財務分析比率(3 / 3)

“例1-10”A公司2008年度期末無形資產淨值為6萬元,依上式計算有形淨值債務率為:

有形淨值債務率=[1 060÷(940-6)]×100%=113.5%

②有形淨值債務率分析。

有形淨值債務率指標實質上是產權比率指標的延伸,它更為謹慎、保守地反映在企業清算時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保障的程度。從長期償債能力來講,比率越低越好。

所謂謹慎和保守,是因為本指標不考慮無形資產包括商譽、商標、專利權以及非專利技術等的價值,它們不一定能用來還債,為謹慎起見一律視為不能償債,將其從分母中扣除。該指標其他方麵的分析與產權比率相同。

(4)已獲利息倍數。

①已獲利息倍數的概念。

從債權人的立場出發,他們向企業投資時,除了計算上述資產負債率、審查企業借入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以外,還要計算已獲利息倍數。利用這一比率,也可以測試債權人投入資本的風險。

已獲利息倍數指標是企業經營業務收益與利息費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公式中的“息稅前利潤”是指損益表中未扣除利息費用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它可以用“利潤總額加利息費用”來測算。由於我國現行利潤表“利息費用”沒有單列,而是混在“財務費用”之中,外部報表使用人隻好用“利潤總額加財務費用”來估計。

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費用”是指本期發生的全部應付利息,不僅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還應包括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資本化利息雖然不在利潤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償還的。利息保障倍數的重點是衡量企業支付利息的能力,沒有足夠大的息稅前利潤,利息的支付就會發生困難。

“例1-11”A公司2008年度稅後淨收益為136萬元,利息費用為80萬元,所得稅為64萬元。該公司已獲利息倍數為:

已獲利息倍數=(136+80+64)÷80=3.5

②已獲利息倍數分析。

已獲利息倍數指標反映企業經營收益為所需支付的債務利息的多少倍。隻要已獲利息倍數足夠大,企業就有充足的能力償付利息,否則相反。

如何合理確定企業的已獲利息倍數?這需要將該企業的這一指標與其他企業,特別是本行業平均水平進行比較,來分析決定本企業的指標水平。同時從穩健性的角度出發,最好比較本企業連續幾年的該項指標,並選擇最低指標年度的數據,作為標準。這是因為,企業在經營好的年頭要償債,而在經營不好的年頭也要償還大約同量的債務。某一個年度利潤很高,已獲利息倍數也會很高,但不能年年如此。采用指標最低年度的數據,可保證最低的償債能力。一般情況下應采納這一原則,但遇有特殊情況,須結合實際來確定。

結合這一指標,企業可以測算一下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的比率,它是用企業的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相除計算的。其計算公式如下:

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比率=長期負債÷(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一般情況下,長期債務不應超過營運資金。長期債務會隨時間延續不斷轉化為流動負債,並需動用流動資產來償還。保持長期債務不超過營運資金,就不會因這種轉化而造成流動資產小於流動負債,從而使長期債權人和短期債權人感到貸款有安全保障。

“例1-12”A公司2008年度期末長期債務合計為760萬元,營運資金為700-300=400(萬元),依上式計算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比率為:

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比率=760÷400=1.9

從A公司這一指標來看,其長期債務接近營運資金的2倍,說明借錢給A公司存在較大的風險。

(5)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通過利潤表、資產負債表中有關項目之間的內在聯係計算出各種比率,用以評價和分析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以外,還有一些因素影響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①長期租賃。

當企業急需某種設備或資產而又缺乏足夠的資金時,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解決。財產租賃有兩種形式: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

融資租賃是由租賃公司墊付資金購買設備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合同規定支付租金(包括設備買價、利息、手續費等)。一般情況下,在承租方付清最後一筆租金後,其所有權歸承租方所有,實際上屬於變相的分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因此,在融資租賃形式下,租入的固定資產作為企業的固定資產入賬,進行管理,相應的租賃費用作為長期負債處理。這種資本化的租賃,在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時,已經包括在債務比率指標計算之中。

當企業的經營租賃量比較大、期限比較長或具有經常性時,則構成了一種長期性籌資,這種長期性籌資雖然不包括在長期負債之內,但到期時必須支付租金,會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產生影響。因此,如果企業經常發生經營租賃業務,應考慮租賃費用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②擔保責任。

擔保項目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涉及企業的長期負債,有的涉及企業的流動負債。在分析企業長期償債能力時,應根據有關資料判斷擔保責任帶來的潛在長期負債問題。

③或有項目。

在討論短期償債能力時曾談到,或有項目是指在未來某個或幾個事件發生或不發生的情況下,會帶來收益或損失,但現在還無法肯定是否發生的項目。或有項目的特點是現存條件的最終結果不確定,對它的處理方法要取決於未來的發展。或有項目一旦發生便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因此企業不得不對它們予以足夠的重視,在評價企業長期償債能力時也要考慮它們的潛在影響。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不論是投資人、債權人還是企業管理者員,都日益重視和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

一般說來,企業的盈利能力隻涉及正常的營業狀況。非正常的營業狀況,也會給企業帶來收益或損失,但隻是特殊狀況下的個別結果,不能說明企業的能力。因此,在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時,應當排除: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準則和財務製度變更帶來的累積影響等因素。

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銷售淨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淨利率、淨資產收益率。

(1)銷售淨利率。

①銷售淨利率的概念。

銷售淨利率是指淨利潤與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售收入)×100%

“例1-13”A公司的淨利潤是136萬元,銷售收入是3 000萬元:

銷售淨利率=(136÷3 000)×100%=4.53%

“淨利潤”,在我國會計製度中是指稅後利潤。

②銷售毛利率分析。

銷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後,有多少錢可以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銷售毛利率是企業銷售淨利率的最初基礎,沒有足夠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2)資產淨利率。

①資產淨利率的概念。

資產淨利率是企業淨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百分比。資產淨利率計算公式為:

資產淨利率=(淨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

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例1-14”A公司2008年度期初資產為1 680萬元,期末資產為2 000萬元,淨利潤為136萬元:

資產淨利率=136÷[(1 680+2 000)÷2]×100%=7.4%

②資產淨利率分析。

把企業一定期間的淨利與企業的資產相比較,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使用等方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

資產淨利率是一個綜合指標,企業的資產是由投資人投入或舉債形成的。淨利潤的多少與企業資產的多少、資產的結構、經營管理水平有著密切的關係。為了正確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挖掘提高利潤水平的潛力,可以用該項指標與本企業前期、與計劃、與本行業平均水平和本行業內先進企業進行對比,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影響資產淨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產品的價格、單位成本的高低、產品的產量和銷售的數量、資金占用量的大小等。

可以利用資產淨利率來分析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提高銷售利潤率,加速資金周轉。

(3)淨資產收益率。

①淨資產收益率的概念。

淨資產收益率是淨利潤與平均淨資產的百分比,也叫淨值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其計算公式為: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平均淨資產×100%

其中:平均淨資產=(年初淨資產+年末淨資產)÷2

依前例:

A公司2008年淨資產收益率=136÷[(880+940)÷2]×100%=14. 95%

②淨資產收益率的分析。

淨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其具體分析方法“杜邦財務分析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