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財務分析比率(2 / 3)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

=(平均應收賬款×360)÷銷售收入

公式中的“銷售收入”數據來自利潤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讓後的銷售淨額。以後的計算也是如此,除非特別指明“銷售收入”均指銷售淨額。“平均應收賬款”是指未扣除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金額,它是資產負債表中“期初應收賬款餘額”與“期末應收賬款餘額”的平均數。有人認為,“銷售淨額”應扣除“現金銷售”部分,即使用“賒銷淨額”來計算。從道理上看,這樣可以保持比率計算分母和分子口徑的一致性。但是,不僅財務報表的外部使用人無法取得這項數據,而且財務報表的內部使用人也未必容易取得該數據,因此,把“現金銷售”視為收賬時間為零的賒銷,也是可以的。隻要保持曆史的一貫性,使用銷售淨額來計算該指標一般不影響其分析和利用價值。因此,在實務上多采用“銷售淨額”來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

“例1-6”A公司2008年度銷售收入為3 000萬元,年初應收賬款餘額為200萬元;年末應收賬款餘額為400萬元。依上式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為:

應收賬款周轉率=3 000÷[(200+400)÷2]=10(次)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10=36(天)

一般來說,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平均收賬期越短,說明應收賬款的收回越快。否則,企業的營運資金會過多地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的資金周轉。影響該指標正確計算的因素有:

①季節性經營的企業使用這個指標不能反映實際情況。

②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結算方式。

③大量地使用現金結算的銷售。

④年末大量銷售或年末銷售大幅度下降。

這些因素都會對該指標計算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財務報表的外部使用人可以將計算出的指標與該企業前期指標、與行業平均水平或其他類似企業的指標相比較,判斷該指標的高低。但僅根據指標的高低分析不出上述各種原因。

上述指標是反映企業運用資產效果的最主要指標,此外,還有以下兩個常見的資產管理比率。

(4)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是銷售收入與全部流動資產的平均餘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流動資產

其中:平均流動資產=(年初流動資產+年末流動資產)÷2

“例1-7”A公司年初流動資產為610萬元,年末流動資產為700萬元。依上式計算流動資產周轉率為:

流動資產周轉率=3 000÷[(610+700)÷2]=4.58(次)

流動資產周轉率反映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周轉速度快,會相對節約流動資產,等於相對擴大資產投入,增強企業盈利能力;而延緩周轉速度,需要補充流動資產參加周轉,形成資金浪費,降低企業盈利能力。

(5)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是銷售收入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其中:平均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年末資產總額)÷2

續前例,A公司總資產周轉率為:

總資產周轉率=3 000÷[(1 680+2 000)÷2]=1.63(次)

該項指標反映資產總額的周轉速度。周轉越快,反映銷售能力越強。企業可以通過薄利多銷的辦法,加速資產的周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

總之,各項資產的周轉指標用於衡量企業運用資產賺取收入的能力,經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結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麵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

3.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是指債務和資產、淨資產的關係。它反映企業償付到期長期債務的能力。

企業對一筆債務總是負兩種責任:一是償還債務本金的責任;二是支付債務利息的責任。分析一個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主要是為了確定該企業償還債務本金與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

具體的分析方法是:通過財務報表中的有關數據來分析權益與資產之間的關係,分析不同權益之間的內在關係,分析權益與收益之間的關係,計算出一係列的比率,可以看出企業的資本結構是否健全合理,評價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

(1)資產負債表。

①資產負債表的概念。

資產負債率是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也就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例關係。資產負債率反映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可以衡量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序。計算公式如下: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公式中的負債總額不僅包括長期負債,還包括短期負債。這是因為,短期負債作為一個整體,企業總是長期占用著,可以視同長期性資本來源的一部分。例如,一個應付賬款明細科目可能是短期性的,但企業總是長期性地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應付賬款總額。這部分應付賬款可以成為企業長期性資本來源一部分。本著穩健原則,將短期債務包括在用於計算資產負債率的負債總額中是合適的。

公式中的資產總額則是扣除累計折舊後的淨額。

“例1-8”A公司2008年度負債總額為1 060萬元,資產總額為2 000萬元。依上式計算資產負債率為:

資產負債率=(1 060÷2 000)×100%=53%

②資產負債率分析。

這個指標反映債權人所提供的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這個指標也被稱為舉債經營比率。它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含義:

從債權人的立場看,他們最關心的是貸給企業的款項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股東提供的資本與企業資本總額相比,隻占較小的比例,則企業的風險將主要由債權人負擔,這對債權人來講是不利的。因此,他們希望債務比例越低越好,企業償債有保證,貸款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從股東的角度看,由於企業通過舉債籌措的資金與股東提供的資金在經營中發揮同樣的作用,所以,股東所關心的是全部資本利潤率是否超過借入款項的利率,即借入資本的代價。在企業所得的全部資本利潤率超過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時,股東所得到的利潤就會加大。如果相反,運用全部資本所得的利潤率低於借款利息率,則對股東不利,因為借入資本的多餘的利息要用股東所得的利潤份額來彌補。因此,從股東的立場看,在全部資本利潤率高於借款利息率時,負債比例越大越好,否則反之。

從經營者的立場看,如果舉債很大,超出債權人心理承受程度,則認為是不保險的,企業就借不到錢。如果企業不舉債,或負債比例很小,說明企業畏縮不前,對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債權人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很差。借款比率越大(當然不是盲目地借款),越是顯得企業活力充沛。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應當審時度勢,全麵考慮,在利用資產負債率製定借入資本決策時,必須充分估計預期的利潤和增加的風險,在二者之間權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確決策,也就是後邊要專章討論的融資決策中的資本結構問題。

(2)產權比率。

①產權比率的概念。

產權比率也是衡量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之一。這個指標是負債總額與股東權益總額之比率,也叫作債務股權比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100%

上述公式中的“股東權益”,也就是所有者權益。

“例1-9”A公司2008年度期末所有者權益合計為940萬元,依上式計算產權比率為:

產權比率=(1 060÷940)×100%=113%

②產權比率分析。

該項指標反映由債權人提供的資本與股東提供的資本的相對關係,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一般來說,股東資本大於借入資本較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從股東來看,在通貨膨脹加劇時期,企業多借債可以把損失和風險轉嫁給債權人;在經濟繁榮時期,多借債可以獲得額外的利潤;在經濟萎縮時期,少借債可以減少利息負擔和財務風險。產權比率高,是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產權比率低,是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從上例中的計算結果看,該企業債權人提供的資本是股東提供資本的1.13倍,如果經營不是很景氣,則表明該企業舉債經營的程度偏高,財務結構不很穩定。

該指標同時也表明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說是企業清算時對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國家規定債權人的索償權在股東前麵。按本例的情況看,如果A公司進行清算,則債權人的利益因股東提供的資本所占比重較小而缺乏保障。

資產負債率與產權比率具有共同的經濟意義,兩個指標可以相互補充。因此,對產權比率的分析可以參見對資產負債率指標的分析。

(3)有形淨值債務率。

①有形淨值債務率的概念。

有形淨值債務率是企業負債總額與有形淨值的百分比。有形淨值是股東權益減去無形資產淨值後的淨值,即股東具有所有權的有形資產的淨值。其計算公式為:

有形淨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淨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