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2種。
1.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對兩個或幾個有關的可比數據進行對比,揭示差異和矛盾。比較是分析的最基本方法,沒有比較,分析就無法開始。
比較分析的具體方法種類繁多。
(1)按比較對象分類(和誰比)。
①與本企業曆史比,即不同時期(2~10年)指標相比,也稱“趨勢分析”。
②與同類企業比,即與行業平均數或競爭對手比較,也稱“橫向比較”。
③與計劃預算比,即實際執行結果與計劃指標比較,也稱“差異分析”。
(2)按比較內容分類(比什麼)。
①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
總量是指報表項目的總金額,例如總資產、淨資產、淨利潤等。總量比較主要用於時間序列分析,如研究利潤的逐年變化趨勢,看其增長潛力。有時也用於同業對比,看企業的相對規模和競爭地位。
②比較結構百分比。
把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轉換成結構百分比報表。例如以收入為100%,看損益表各項目的比重。結構百分比報表用於發現有顯著問題的項目,揭示進一步分析的方向。
③比較財務比率。
財務比率是各會計要素的相互關係,反映其內在聯係。比率的比較是最重要的分析。它們是相對數,排除了規模的影響,使不同比較對象建立起可比性。財務比率的計算是比較簡單的,但對它加以說明和解釋是相當複雜和困難的。
分析的核心問題在於解釋原因,並不斷深化,尋找最直接的原因。財務報表分析是個研究過程,分析得越具體、越深入,則水平越高。如果僅僅是計算出財務比率而不進行分析,什麼問題也說明不了。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是依據分析指標和影響因素的關係,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指標的影響程序。
企業的活動是一個有機整體,每個指標的高低,都受若幹因素的影響。從數量上測定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可以幫助人們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說服力地評價經營狀況。
因素分析的方法具體又分為:
(1)差額分析法。
例如固定資產淨值增加的原因分析,可分解為原值變化和折舊變化兩部分。
(2)指標分解法。
例如資產利潤率,可分解為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利潤率的乘積。
(3)連環替代法。
依次用分析值替代標準值,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例如影響成本降低的因素分析。
(4)定基替代法。
分別用分析值替代標準值,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例如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
在實際的分析中,各種方法是結合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