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種植規模小。目前大部分鄉鎮的蘄春芹菜以野生、農戶菜園小麵積種植為主,難以形成產品規模效應。二是主導產品少。現有企業開發的蘄春芹菜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隻有3個,待開發的有4個,缺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產品。三是蘄春芹菜產業的企業缺乏競爭和商標保護及產品包裝等意識。現有企業生產的產品占有市場份額不大,產品出口所占比例小,沒有主打銷售地域,還是以本地市場為主,外地市場特別是一線大城市市場占有率不高;地理標誌產品商標保護意識不強,一旦規模擴大難免會被周邊地區不法商販利用而形成不良影響;在現有產品的包裝上檔次較低,使優質的蘄春芹菜無論是搶占市場還是銷售價位均處於劣勢。四是產品知名度不高,宣傳不到位。在芹菜淨菜和芹菜保健品市場看不到蘄春芹菜產品,消費者大多不知道該產品,就連一些黃岡本地人都不知道蘄春芹菜是芹菜中的珍品。
(四)產業發展對策
蘄春芹菜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是蘄春名、優、特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如果在生產規模、深加工產品開發、提升包裝檔次、廣開營銷渠道等方麵加大開發力度,蘄春芹菜產業必將成為蘄春縣的特色產業、主導產業、支柱性產業,也將成為農戶增收的主渠道。
1.擴大種植麵積,形成規模效益
2011年蘄春芹菜標準化種植3萬畝,總產值達3億元。如果在地理標誌保護的15個鄉鎮辦事處區域內按平均每年每個鄉鎮辦事處增加1000畝,到2016年則淨增麵積7.5萬畝,淨增產7.5萬噸,按現行價格淨增產值1.5億元。如果深加工產品開發成功,其總產值可實現成倍增長,經濟效益則非常可觀。如果通過栽培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提升包裝檔次而使價格每千克淨增0.5元,又可獲得可觀的利潤。
2.規範操作,優化蘄春芹菜品質
隨著各地蔬菜種植的不斷發展,蔬菜也出現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特別是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無公害蔬菜興起,蔬菜的銷售和效益受標準化和品牌的影響越來越大。為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市縣蔬菜部門應加大力度宣傳推廣《蘄春芹菜種植技術規程》,成立蘄春芹菜產銷協會,協會在組織實施產銷一體化的同時,進一步規範無公害芹菜生產銷售的運作,嚴格監控蘄春芹菜生產投入品的管理,使蘄春芹菜生產快步邁入標準化軌道。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植龍頭企業示範引領效應
在蘄春芹菜產業發展中,一旦規模擴大,應加大力度培植示範引領的龍頭企業,通過製定優惠政策、扶持加工企業,促進產業融合,形成發展合力。
4.加強科技支撐、研製開發新產品,增強競爭效應
積極研發新產品,開拓營銷渠道,以改變現有產品種類少,規模小的不利局麵,要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研發新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及競爭力。
蘄春珍米
一、概況
珍米因李時珍而得名,是醫聖故裏蘄春縣特有的珍稀品種。蘄春珍米是指專產於蘄春境內特殊氣候、土壤條件和規範化種植要求下經改良後的蘄春地方傳統優質晚秈稻品種“蘄春珍稻”生產加工的米。
蘄春珍米其品質的獨特之處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麵:外觀品質晶瑩剔透,香味淳樸,軟而不黏,細膩可口。理化指標為直鏈澱粉17%~22%(普通米<16%);膠稠度≥60毫米(普通米為50毫米);蛋白質≥8%(普通米≥7%)。食味品質(分)≥9(普通米≥7),煮後軟韌有勁而不黏,食品細膩可口。外形方麵:
籽粒長度為6.5~7.5毫米(普通米為6.1毫米)。粒形比≥3.0(普通米≥2.8)。內質方麵:米質獨特,營養豐富,是食用的高檔大米,亦可作探親訪友之饋贈佳品。
蘄春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時數1934.8小時,年均氣溫16.8℃,≥10℃積溫5230℃,年均降水量1122.8毫米,其中6~10月曆年平均日照時數998.6小時,平均氣溫25.0℃,平均降水量738.6毫米。6~8月份氣溫高,日照蘄春珍米強,日照長,對流雨水多,適宜蘄春珍稻中前期發育生長。9~10月份是蘄春珍稻的生育後期,白天溫度較高,夜間溫度較低,晝夜溫差在10℃以上,比平原地區要大4℃以上,晝夜溫差大,利於珍稻獨特品質的形成,特別是對珍稻直鏈澱粉轉化和營養積累極為有利。蘄春珍稻種植區5千米範圍內無工礦汙染企業,距醫院、鐵路、主要公路幹線等有明顯汙染源地域3千米以上。境內江河湖泊縱橫交錯,屬典型江南水鄉,水質清潔無汙染。優良的生態環境是蘄春珍米品質優良的一個重要原因。蘄春珍稻生長的稻田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2.1%~2.7%,pH 值5.5~7.0,土壤耕作層深≥25厘米,通透性能好,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農田水利設施條件較好,便利的灌溉條件確保了蘄春珍稻生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