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1 關於選題的背景及主題(1 / 1)

跨國公司是當代國際經濟關係的主要載體,它們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構成西方大國間競爭和合作的基礎。將跨國公司作為經濟行為和政治行為交互融合的經濟組織,研究跨國公司的行為對當代國際經濟關係的影響是本書研究的主題。2003年全世界約有6.4萬家跨國公司,其海外分支機構為87萬個,其中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占5萬多家,鑒於跨國公司在當代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中的重要影響,而90%的跨國公司又起源於發達國家,其具有的強大經濟實力,決定了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政治生活中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和國際影響力,所以本書的研究對象僅限於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

跨國公司的國際經營活動使國際經濟關係呈現立體化的特征,也改變了傳統的國際關係的觀念。國際經濟關係可以分為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兩個層麵,即跨國企業間的國際經濟關係和政府間的國際經濟關係。因為跨國公司的經營活動從微觀角度看是公司內部聯係,從宏觀角度看是國際經濟關係,從而改變著國際經濟關係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聯係和交往行為,而不是某個個人、某個企業、某個團體利益和行為”的傳統概念。跨國公司在國際社會跨國境的經濟聯係中,是一個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非國家行為主體。所以,國際經濟關係行為主體不僅包括民族國家、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國際經濟組織,還包括跨國公司,它們在國際關係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民族國家和跨國公司。在國際事務中,主權國家雖然仍處於中心位置,但是其主權的獨立性受到來自跨國公司的巨大挑戰。作為兩個不同的運行主體,跨國公司和國家在發展戰略、經濟活動的實現形式及利益分配的決策和實行過程中存在差異和潛在的衝突。跨國公司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各種經濟的或非經濟的手段影響政府的決策過程,而政府以其“暴力潛能”的優勢對跨國公司的投資和生產行為實施巨大影響。跨國公司在國家與國家間經濟聯係與交往中的這種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跨國公司與政府的關係的變動都不能不對國際經濟關係發生影響,以至於成為人們研究當今國際經濟關係中不可忽視的對象,這正是本書立題的現實背景。

長期以來,對於跨國公司的行為研究,學者們更多關注的是其經濟行為,這方麵的理論成果就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跨國公司主流理論的發展。但是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經驗事實出發,跨國公司行為的政治因素都強烈地影響跨國公司和政府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各自的行為方式。跨國公司經營的跨國性質使其與單純的國內經營迥然不同,母國、東道國政府以及政府與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任何一種政策,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跨國公司的活動,因此又成為跨國公司政治行為的動機。缺少了對跨國公司的政治行為的研究,無疑會影響跨國公司行為理論的完整性和說服力。運用經濟學理論分析跨國公司政治行為的動機、方式,以及跨國公司與國家利益關係的變化,力圖對現有的跨國公司主流理論進行綜合和補充是本文寫作的主旨之一。

本書研究的目的還在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吸收借鑒西方跨國公司行為理論,試圖從經濟分析和政治分析結合的角度,運用規範分析和實證分析的方法,比較全麵地揭示跨國公司的雙重性質和行為。西方跨國公司有高度的組織性和計劃性,有嚴密的企業管理製度,有龐大的研發隊伍,在技術進步方麵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有很強的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是先進生產力的體現。但另一方麵,它們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之上的經濟實體,它的壟斷性隨著其在全球範圍的擴張,又引發出許多矛盾,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關係產生正負兩個方麵的影響。正確認識跨國公司的雙重屬性,對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占主導和絕對優勢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環境中,如何趨利避害爭取主動地位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