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高房價與住宅市場係統性風險(1 / 3)

住宅市場的價格以消費者從事的經濟活動為基礎。經濟活動規模和效益出現起伏,住宅市場的價格也會出現波動。住宅價格波動的財富效應極易誘發經濟和金融危機,從而形成住宅市場的係統性風險。

一、住宅市場價格的經濟基礎

小男孩“放羊—娶媳婦—生娃—再放羊”的故事雖然幽默,但確實反映了一個很淺顯的事實,這就是人參與經濟活動的目的最終還是參與經濟活動。人首先要從事生產,獲取收入,購買各種各樣的商品消費,更新自己的勞動力,最終再投入到生產活動中去。在這一過程中,住宅不過是一件比較特殊的商品而已。從人參與經濟活動循環的這一現實出發,消費者不難認清住宅的消費屬性。

第一,住宅消費是更新勞動力、進行生產活動的需要。生產活動的連續性以勞動力的持續更新為前提,住宅是勞動力更新的必備場所。沒有必要的住宅條件,人更新勞動力所要求的吃、喝、拉、撒、睡、洗衣、做飯、性交等都失去了依托。正是在這種意義上,住宅需求是一種剛性需求,住宅消費是一種剛性消費。

第二,消費者的購買力是住宅市場價格支撐的基礎。住宅作為一種商品,是需要消費者用貨幣去購買的。消費者的貨幣購買力越強,住宅的市場價格越高;消費者的貨幣購買力越弱,住宅的市場價格越低。住宅市場價格的變化不過是囿於住宅供給的限製而對消費者獲得住宅的時間和數量進行調節的一種手段而已。當住宅供給不足時,住宅價格上升,讓一部分人減少住宅購買量或幹脆暫時停止購買;當住宅供給過多時,住宅價格下跌,讓一部分人增加住宅購買量或提前購買。

第三,消費者的財務風險與銀行的信貸風險是聯結在一起的。住宅是一種典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商品,單位金額大,壽命周期長,消費者購買住宅時無須一次性付款,往往借助於銀行融資實現分期付款。這意味著消費者的財務風險與銀行的信貸風險是聯結在一起的。當消費者缺乏必要的資金償還銀行貸款時,消費者陷入財務危機,銀行的貸款則變成壞賬;當消費者收支狀況良好足以清償銀行貸款時,消費者信譽高,銀行的住宅貸款也是優質資產。

第四,住宅競購是地價實現的前提。理論上房價是由地價和造價兩部分構成的,但從價值角度看,造價是活勞動與物化勞動投入的結果,地價則不含任何人類勞動的投入,因此土地其實是沒有價值的。土地之所以有價格,是因為住宅必須有地基,而地基的使用又具有排他性,隻要有兩個人及兩個以上的人競爭住宅,住宅的價格就不會僅僅限於住宅的造價,而會變成造價與地價兩者之和。相反,如果住宅隻有一個人購買,甚至沒有人購買,則住宅的價格至多是住宅造價的反映,這同時也意味著,由於市場形勢的變化,住宅市場價格的變化至少可以達到讓地價為零的程度。

第五,消費者的購買力取決於經濟活動的規模和效益。消費者的購買力盡管分為自有購買力和借入購買力,它們歸根到底還是取決於消費者參與經濟活動的規模和效益。一方麵,消費者借入的購買力終究要通過消費者獲得的收入去償還;另一方麵,消費者借入購買力的大小取決於消費者的自有購買力大小,因此消費者所處的就業環境對消費者購買力的形成極為重要。經濟活動規模越大,收入規模越大;經濟效益越好,收入水平越高,這無論是對國家來說,還是對個人來說,都是如此。盛鬆成、劉斌(2007)通過國際和國內房地產發展史的深入對比分析,發現需求是房地產價格變化的決定性因素,而且經濟發展和房價變化互為因果,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決定了中國的房價長期變化趨勢必然是向上的。

由此可見,住宅價格既是許多經濟行為的原因,也是許多經濟行為的結果,住宅的價格取決於國民經濟活動的規模和效益,但住宅價格的變化也將對國民經濟活動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

當然,住宅市場的價格也不是完全被動取決於國民經濟的活動情況,土地財政和住宅投機就是人對住宅市場價格施加重要影響的兩個最典型的例子。土地財政通過人為限製地基的供應,將地價抬高,從而將住宅價格抬高;住宅投機通過製造虛假的住宅需求,在住宅供應短期內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直接將住宅價格拉高。不過這兩種住宅價格的形成途徑,由於脫離了實體國民經濟活動的現狀,因而有虛高的成分在內,不利於國民經濟活動的正常開展。一旦價格泡沫破裂,其對國民經濟活動產生的危害尤甚。

二、房價下瀉與住宅市場的係統性風險

不管是什麼原因,人為打壓也好,經濟自發調整也好,房價下瀉特別是虛高房價的急劇下瀉,對國民經濟活動的影響都是破壞性的,極易在住宅市場產生係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