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高房價是中國住宅問題的核心(1 / 3)

1998年中國城鎮住房製度改革以來,高房價已經成為中國住宅市場一切問題的核心。高房價既是中國住宅市場泡沫累積的巨大象征,也是中國住宅市場係統性風險的主要來源。化解中國住宅市場的係統性風險,不是簡單地打壓高房價,而是要避免房價急速下瀉引發係統性風險的提前到來。

中國住宅市場的高房價不能籠而統之地一概加以排斥。供求的結構性失衡是中國住宅市場價格節節走高的直接原因,製度缺陷和土地財政才是中國住宅市場價格引發社會不安的根本原因。

一、中國住宅市場高房價的特征

1998年城鎮住房製度改革以來,中國住宅市場的各種價格就一路走高。

1997年,竣工房屋的造價為1 175元/m2,2007年上升到1 657元/m2,10年上升41%。同期,住宅的平均銷售價格由1 790元/m2上升到3 645元/m2,10年上升104%;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由1 997元/m2上升到3 864 元/m2,10年上升93%;別墅、高檔公寓平均銷售價格由5 382 元/m2上升到7 471元/m2,10年上升39%;經濟適用房平均銷售價格由1 097元/m2上升到1 754元/m2,10年上升60%。2008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誘發國際金融危機,為避免國內經濟的進一步衰退,刺激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國內需求成為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內容。借助這一股東風,2009年,中國國內特別是大中城市的房價更上一層樓,幾乎翻了一番。麵對國內住宅市場價格的一路飆漲,社會公眾的情緒日益不滿。仔細分析中國住宅市場的價格,可以發現中國住宅市場的高價格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征:

第一,中國住宅市場銷售價格漲幅超過了住宅造價漲幅。在10年的時間內,房屋造價漲幅41%,住宅售價漲幅104%,房屋造價漲幅落後於住宅售價漲幅63個百分點。根據住宅價格等於住宅造價和住宅地價之和的基本原理,這意味著在10年時間裏,地價大幅度上升。相應地,中國住宅市場價格的大幅度飆升,土地所有者即地方政府成為最主要的受益者。

第二,中國住宅市場價格上漲的負擔主要由商品房消費者概括承受。從中國住宅市場價格上漲的結構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上漲93%,經濟適用房平均銷售價格上漲60%,別墅、高檔公寓平均銷售價格上漲39%。這意味著在10年裏,房價上漲的主要承擔者既不是最有能力承擔高房價的高收入者,也不是有資格購買經濟適用房的低收入者,而是被無情推向住宅市場的中等收入者,這顯然違背了經濟學中的能力負擔原則。

第三,中國住宅市場的高房價是政府越調越漲的結果。1998年以來,中國住宅市場一路走高的價格,早就引起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的注意。2003年8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就已經拉開了中國住宅市場價格宏觀調控的大幕。其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也好,建設部、發改委等七部門《關於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的意見》也罷,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措施一個接一個。然而,數年來政府宏觀調控的結果表現在住宅市場上卻是住宅價格的越調越漲。

第四,已經高企的中國住宅市場價格仍有繼續大幅度攀升的潛力。價格是調節市場供求最基本的手段。既然中國住宅市場的價格已經被人們認定過高,中國住宅市場的價格也就應該盛極而衰、走下坡路了,因為價格會壓縮人們的住宅有效需求,刺激人們的住宅有效供給。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在人們的一片叫罵聲中,住宅市場供求兩旺,推動住宅價格繼續走高。住建部部長薑偉新在2010年3月15日不得不公開承認,中國未來20年房價上漲的壓力仍然是很大的。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也斷言,“未來5年,中國房價一定上漲。”唐燁:《哈繼銘:未來5年,中國房價一定上漲》,載《滬港經濟》2010年第4期。

第五,中國住宅市場的價格在相對量上不太高,在絕對值上則很低。中國住宅市場的價格高企隻是相對於中國過去的住宅市場價格而言的,如果放眼全球,則這一判斷未免牽強。據調查,在經曆次貸危機後,美國拉斯維加斯住房中位數價格2007年底仍有32.1萬美元,紐約則是45.3萬美元;日本經曆長達10多年的衰退以後,東京的房價每平方米至今仍有10多萬元人民幣;發展中國家的住宅價格普遍高於發達國家,如本世紀初韓國平均房價每平方米1萬元人民幣,2006年達到2萬元人民幣邢海洋:《全球坐標中的中國房價》,載《三聯生活周刊》2008年9月22日。跟國際比較,中國北京和上海的房價並不算高,升值潛力應該很大。

第六,並不算太高的中國住宅市場價格已經引起了社會廣泛的不安。2009年6月,《小康》雜誌聯合新浪網,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對我國居住小康進行了調查。經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並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中國居住小康指數為67.2分。其中近八成被調查者對當前的房價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24.4%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花費30年以上才能購買一套兩居室的普通住宅,《小康》雜誌對調查結果計算後發現,一般中國人23年的工資才抵得上一套兩居室普通住宅的價格。這說明社會公眾的高房價判斷不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