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線電設備的種類、數量激增,衛星、廣播電視、民用移動通信、航空等無線電業務使無線電信號幾乎覆蓋了世界各個角落。如何解決有限的頻譜資源與高速增長的軍用、民用需求之間的矛盾,已成為各國共同關注的時代課題。在軍事領域,各國把無線電管理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重頭戲。美軍的無線電管理起步較早,目前已形成了較完善的管理體係和管理機製:在參聯會領導下,通信電子委員會和聯合頻率小組共同負責美軍頻譜管理方麵的事宜。聯合頻率小組是國防部頻譜管理的主要協調機構,它審查、部署、協調和執行國防部為軍事通信電子委員會製定的各項指令、專題研究、報告以及建議。設在國防部信息係統局的聯合頻譜中心是美軍無線電頻譜使用的技術保障單位,負責頻譜規劃和電磁環境、係統兼容性與抗幹擾性等方麵的研究,為無線電係統的采辦及作戰支援提供技術服務,以確保美軍有效地使用頻譜。美軍認為,頻譜是軍隊作戰電子體係中的關鍵因素。頻譜研究必須是戰場通信、情報和測向體係機構的一個完整部分。因此,美軍正在考慮把頻譜需求評估的管理、戰略以及作戰支持融入整個作戰信息體係。
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飛魚”導彈擊中而葬身海底。戰後,人們在總結分析這場戰爭交戰雙方的得失時驚詫地發現,電子係統間的電磁兼容問題竟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英軍因為對它的忽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有關資料介紹,在那次戰爭中,英國與阿根廷在爭奪馬島時,英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擔負航母群攻擊阿軍某機場時的警戒任務,沒想到卻被阿軍一架戰機發現。阿機當即發射一枚飛魚反艦導彈,配有先進雷達警戒係統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竟毫無反應。事後的調查分析表明,“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擊沉的主要原因是該艦研製之初,忽視了艦載雷達警戒係統與艦載衛星通信係統的電磁兼容性,導致兩個係統同時工作時相互幹擾,無法及時發現來襲導彈而采取相應對策。1990年海灣戰爭時,美軍等多國部隊對伊拉克軍隊實施了大量的電磁幹擾,使整個海灣戰場形成了極為複雜的電磁戰環境。海灣戰爭一開始,美軍電磁兼容分析中心即提供了多國部隊用於頻率指配的數據庫、海灣地區電磁環境資料等,並專門抽調專家到一線,組成多國部隊的頻譜管理機構,實施及時有效的頻譜管理和無線電管製,從而為多國部隊製定作戰計劃、實施指揮控製和協同作戰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伊拉克在多國部隊的電磁幹擾和精確製導武器打擊下,無線電通信中斷、雷達迷失目標、武器裝備性能難以正常發揮,使其軍隊失去指揮並被分割,處處被動挨打。
【責任編輯】林京